“碧桃花下醉融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桃花下醉融融”全詩
玉龍嘶罷還家晚,月出蓬萊第一峰。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贈張漢卿》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張漢卿》是宋代詩人汪莘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張漢卿相伴留侯,一同游賞赤松山的情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贈張漢卿
相伴留侯訪赤松,
碧桃花下醉融融。
玉龍嘶罷還家晚,
月出蓬萊第一峰。
中文譯文:
與張漢卿一同留在留侯山,尋訪紅松。
在碧桃花下喝得醉醺醺。
玉龍吼叫完畢后,晚歸家中,
月亮升起,蓬萊山峰顯露出來。
詩意:
這首詩以留侯山為背景,描繪了詩人與張漢卿的共游之景。他們來到赤松山,欣賞碧桃花的美麗,并在此地暢飲盡興。當玉龍吼叫聲停歇,夜幕降臨時,詩人和張漢卿一同返回家中。與此同時,月亮升起,蓬萊山峰顯現在眼前。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水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作者與張漢卿的山水游覽情景。詩人感嘆著赤松山的壯麗之美,碧桃花的芬芳在他們心頭醉融融地漫溢。玉龍的吼叫聲仿佛是對大自然的回應,也象征著游覽的結束。當夜幕降臨,月亮升起時,蓬萊山峰猶如仙境一般顯現,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主線,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友誼的珍視。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詩人將情感和景物相結合,使詩詞更加生動、形象。讀者在品讀這首詩詞時,不僅可以領略到山水之美,還能感受到作者與張漢卿情誼深厚的友情。
“碧桃花下醉融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āng hàn qīng
贈張漢卿
xiāng bàn liú hóu fǎng chì sōng, bì táo huā xià zuì róng róng.
相伴留侯訪赤松,碧桃花下醉融融。
yù lóng sī bà huán jiā wǎn, yuè chū péng lái dì yī fēng.
玉龍嘶罷還家晚,月出蓬萊第一峰。
“碧桃花下醉融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