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掩柴門一徑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掩柴門一徑深”全詩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饒貧雪滿簪。
舊井遠通幽谷水,翠藤新長小窗陰。
扁舟莫負林間約,好把清詩慰此心。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酬翁常之》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翁常之》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半掩柴門一徑深,山中免見俗塵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饒貧雪滿簪。
舊井遠通幽谷水,翠藤新長小窗陰。
扁舟莫負林間約,好把清詩慰此心。
譯文:
掩半開的柴門,一條深深的小徑,
在山中,遠離塵囂的侵擾。
憂愁因為有了酒,春天在臉上綻放,
老去卻不放過貧窮,頭上積滿了雪。
古井遠遠延伸到幽谷的水,
翠綠的藤蔓新長出小窗的陰影。
扁舟別辜負森林間的諾約,
愿好好傾訴這清新的詩篇,慰藉我的心靈。
詩意和賞析:
《酬翁常之》以自然山水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追求清新自然、遠離塵世紛擾的情懷。詩中的柴門和小徑象征著隱居的生活方式,山中的環境使詩人能夠擺脫塵囂的紛擾,享受寧靜。詩人用"愁因有酒春生面"表達了喜歡飲酒的情感,酒能給他帶來愉悅和春天般的快樂。然而,詩人并不因年老和貧窮而悲觀,他堅持用清新的詩篇慰藉內心的苦悶。詩中的古井和翠藤是隱居生活的象征,它們進一步強調了與世隔絕的意境。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清新自然和詩歌的向往。詩人在山中隱居,追求內心的寧靜,并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隱逸生活的理想,主張遠離喧囂,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境地。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詩人通過詩歌達到了自我宣泄和抒發的效果,同時也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追求真摯感情和自然生活的價值觀念。
“半掩柴門一徑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wēng cháng zhī
酬翁常之
bàn yǎn zhài mén yī jìng shēn, shān zhōng miǎn jiàn sú chén qīn.
半掩柴門一徑深,山中免見俗塵侵。
chóu yīn yǒu jiǔ chūn shēng miàn, lǎo bù ráo pín xuě mǎn zān.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饒貧雪滿簪。
jiù jǐng yuǎn tōng yōu gǔ shuǐ, cuì téng xīn zhǎng xiǎo chuāng yīn.
舊井遠通幽谷水,翠藤新長小窗陰。
piān zhōu mò fù lín jiān yuē, hǎo bǎ qīng shī wèi cǐ xīn.
扁舟莫負林間約,好把清詩慰此心。
“半掩柴門一徑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