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來曾寄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來曾寄茗”全詩
固知多不在,自欲遠相尋。
宵短余香印,林疎出磬音。
昨來曾寄茗,應念苦吟心。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訪觀公不遇》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觀公不遇》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臥在家中的犬聽到有人出門,
門外是一片青翠的櫟樹林。
我明白他通常不在家,
但我希望能與他相見。
夜晚很短暫,香氣殘留,
樹林中傳來清脆的磬聲。
昨天他曾寄來茶葉,
想必他也記掛著我苦吟的心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徐照訪問觀公(可能是一位友人或官員)的心情和遭遇。詩人躺在家中,聽到有人出門,門外是一片翠綠的樹林。他知道觀公經常不在家,但他渴望能與他相見。夜晚很短暫,只留下一絲香氣,樹林中傳來清脆的磬聲。徐照曾收到觀公寄來的茶葉,這說明觀公也在思念著他苦苦吟唱的心情。
賞析:
《訪觀公不遇》表達了徐照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犬的出現增加了一絲趣味,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在家中的孤寂。青櫟林的描繪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期待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明白觀公經常不在家,然而他仍然渴望與他相見,展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和友誼之深。夜晚短暫的描寫傳達了時間的匆忙,香氣殘留和林中的磬聲則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氛圍。最后,詩人提到觀公曾寄茶給他,表明觀公也在思念著他的心情,這種相互的牽掛使詩中的情感更加豐富和感人。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思念和期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溫暖的氛圍。
“昨來曾寄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guān gōng bù yù
訪觀公不遇
wò quǎn wén rén chū, mén dāng qīng lì lín.
臥犬聞人出,門當青櫟林。
gù zhī duō bù zài, zì yù yuǎn xiāng xún.
固知多不在,自欲遠相尋。
xiāo duǎn yú xiāng yìn, lín shū chū qìng yīn.
宵短余香印,林疎出磬音。
zuó lái céng jì míng, yīng niàn kǔ yín xīn.
昨來曾寄茗,應念苦吟心。
“昨來曾寄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