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言極可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言極可聽”全詩
天斷征鴻過,汀多香草青。
興高貧不覺,身遠事皆經。
歸路當游岳,僧言極可聽。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永州書懷》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永州書懷》是宋代文人徐照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茶、詩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遠方的思念和對歸鄉的期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永州書懷》中文譯文:
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
天斷征鴻過,汀多香草青。
興高貧不覺,身遠事皆經。
歸路當游岳,僧言極可聽。
詩意和賞析:
《永州書懷》以自然景色和內心情感為主題,通過對茶、詩和遠方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感受和思考。
詩的開篇,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茶的喜愛,但也對自己對茶的癡迷產生了疑惑,認為自己可能沉迷其中有些過分。接著,他以自嘲的口吻談論自己的身體狀況,透露出他因為過度追求茶和詩而導致的消瘦,以及他借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的跡象。
詩的第二聯描述了天空中遷徙的鴻雁,暗示著作者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經歷。他觀察到汀岸上的青草和芳香,這些自然景物給予了他一種寧靜和慰藉,也使他對家鄉的思念更加濃烈。
在第三聯中,作者談到自己在茶和詩的陶冶下,常常沉浸在高尚的情趣中,對貧困和艱難并沒有太多的察覺。他的身體雖然遠離家鄉,但他的思想卻經歷了許多世事的洗禮。
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對歸鄉的向往,他希望能夠回到家鄉的岳山,享受山水之美。他提到僧人的言論,暗示著他在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啟示。這些言論可能是關于人生、道德或修行的智慧,可以使人心靈得到安寧與滿足。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個人情感和對歸鄉的思念為線索,通過描寫茶和詩的力量,展示了作者內心世界的表達和對家鄉的留戀之情。詩中的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和感受,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能夠共鳴并引發對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僧言極可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zhōu shū huái
永州書懷
shì chá yí shì bìng, léi shòu jiàn shī xíng.
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
tiān duàn zhēng hóng guò, tīng duō xiāng cǎo qīng.
天斷征鴻過,汀多香草青。
xìng gāo pín bù jué, shēn yuǎn shì jiē jīng.
興高貧不覺,身遠事皆經。
guī lù dāng yóu yuè, sēng yán jí kě tīng.
歸路當游岳,僧言極可聽。
“僧言極可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