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卒來呈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練卒來呈箭”全詩
圣朝惟大度,蠻黨亦安居。
練卒來呈箭,生兒遣讀書。
更須看榜示,一與省人如。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石家洞口》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家洞口》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數朵山如削,青煙起墓墟。
圣朝惟大度,蠻黨亦安居。
練卒來呈箭,生兒遣讀書。
更須看榜示,一與省人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石家洞口的景象,山勢高聳如削,青煙在墓墟間升起。詩人通過這幅畫面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觸動。他提到了圣朝的大度和開明,使得原本居住在偏遠地區的蠻黨也能夠安居樂業。他進一步談及練兵的士兵們將箭矢呈獻給朝廷,而他們的兒子則受命接受教育。最后,詩人呼吁人們要關注榜文的公示,以便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政策和法令,與省級官員一樣心懷憂國憂民之情。
賞析:
《石家洞口》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社會現象,折射出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詩中的數朵山如削和青煙起墓墟的意象,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這可以被理解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同時也暗示了人類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
在社會層面上,徐照對宋代圣朝的大度和開明表示贊揚,他認為這種政治環境使得原本居住在偏遠地區的蠻黨能夠安居樂業。這反映了宋代政權的相對穩定和統治者對民眾的關懷。詩人進一步描述了士兵們勤勉練兵,將箭矢獻給朝廷,以表達對國家的忠誠。他們的兒子受命讀書,這顯示了宋代社會對教育的重視。
最后,詩人提到了關注榜文的重要性。榜文是政府公告政策、法令等的媒介,通過關注榜文,人們可以了解國家的最新動態和法令規定。這種關注與省級官員一樣的態度,表明了詩人對社會參與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視,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呼喚。
總的來說,《石家洞口》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社會現象的描繪,傳遞了對社會穩定、教育和公共事務的關注。它展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思考,并表達了他對社會秩序和個體責任的呼喚。
“練卒來呈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jiā dòng kǒu
石家洞口
shù duǒ shān rú xuē, qīng yān qǐ mù xū.
數朵山如削,青煙起墓墟。
shèng cháo wéi dà dù, mán dǎng yì ān jū.
圣朝惟大度,蠻黨亦安居。
liàn zú lái chéng jiàn, shēng ér qiǎn dú shū.
練卒來呈箭,生兒遣讀書。
gèng xū kàn bǎng shì, yī yǔ shěng rén rú.
更須看榜示,一與省人如。
“練卒來呈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