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程排沸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程排沸浪”全詩
云程排沸浪,風御翼澄虛。
塊歷過都馬,波翻縱壑魚。
經旬嘆淹滯,此理盍乘除。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便風經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便風經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是宋代詩人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近岸千帆閱,
雄襟一昔舒。
云程排沸浪,
風御翼澄虛。
塊歷過都馬,
波翻縱壑魚。
經旬嘆淹滯,
此理盍乘除。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風景如畫的舟行畫面。船只駛近岸邊,觀賞著成千上萬的帆船。作者的豪情揮灑,仿佛一夜之間得到了寬慰。云彩在天空中飄動,排列如浪花一般,風催動著船帆,讓船如翼展開飛翔。波浪翻滾,仿佛在峽谷中游動的魚兒。作者經歷了許多天的滯留,感嘆著這種阻滯。此時,為何不乘風而去呢?
賞析:
這首詩以豪放的筆觸描繪了舟行的壯麗景象,展示了岳珂的豪情與激情。通過描繪近岸的帆船和天空中的云彩,詩人營造了一種繁忙而壯觀的氛圍。他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將云彩排列比作浪花,將風催動船帆比作展翅飛翔,將波浪比作在山谷中自由游動的魚兒。這些比喻形象生動,使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舟行的激情和震撼。
在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和思索。他經歷了長時間的滯留,感到心情沉重,對此深感嘆息。然而,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不乘風而去呢?”這是一種豁達和豪放的表達,表明他希望擺脫困境,追求自由和遠方。整首詩以豪情激昂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命運的抗爭精神,以及對自由與遠方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繪和豪放的情感表達,展示了岳珂獨特的藝術風格。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舟行的壯麗景象,體會到詩人內心的激情與思索,同時也可以在詩中找到自己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
“云程排沸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àn fēng jīng yàn chà sù dí gǎng shì rì zhōu xíng sì bǎi lǐ sān shǒu
便風經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jìn àn qiān fān yuè, xióng jīn yī xī shū.
近岸千帆閱,雄襟一昔舒。
yún chéng pái fèi làng, fēng yù yì chéng xū.
云程排沸浪,風御翼澄虛。
kuài lì guò dōu mǎ, bō fān zòng hè yú.
塊歷過都馬,波翻縱壑魚。
jīng xún tàn yān zhì, cǐ lǐ hé chéng chú.
經旬嘆淹滯,此理盍乘除。
“云程排沸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