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匭達民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匭達民言”全詩
無囊持塞吏,有匭達民言。
故事尋常略,遺風萬一存。
獨憐記廷諍,斷報說開元。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得報狀邸吏緘至朝堂八月月單有感而作三首》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得報狀邸吏緘至朝堂八月月單有感而作三首》是宋代文人岳珂創作的一篇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月蒼龍闕,
在十月,皇帝坐在龍椅上,
三朝白虎樽。
三朝代的君主都坐在白玉制成的宴席上。
無囊持塞吏,
那些沒有囊袋的官吏,
有匭達民言。
卻有寶匣傳達百姓的言談。
故事尋常略,
平凡的故事不值一提,
遺風萬一存。
但珍貴的風氣偶爾還保留著。
獨憐記廷諍,
我獨自憐憫那些在朝廷中堅持言辭正直的人,
斷報說開元。
他們斷絕了報告消息,只是談論開元時代的事情。
詩詞描繪了朝堂上的景象,以及作者對朝政的感慨和思考。十月蒼龍闕和三朝白虎樽是形象的描寫,表達了皇帝和君主們的權威和威嚴。無囊持塞吏和有匭達民言則揭示了官吏和百姓之間的交流方式,官吏們并非通過囊袋傳遞消息,而是通過寶匣傳達百姓的言談,這可能意味著他們更加注重民間聲音和民意。
詩中提到故事尋常略,遺風萬一存,表達了作者對那些平凡事物的不重視,但也強調了珍貴的風氣偶爾還能延續下來。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朝廷中堅持正義和真理的人的贊賞和欣賞,他們不再關注當下的報告消息,而是討論過去開元時代的事情,這可能是對過去更為理想化的回憶和向往。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朝堂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朝政現狀的思考和對正直人的贊美,同時也暗示了對過去時代的向往和對當下社會狀況的反思。
“有匭達民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bào zhuàng dǐ lì jiān zhì cháo táng bā yuè yuè dān yǒu gǎn ér zuò sān shǒu
得報狀邸吏緘至朝堂八月月單有感而作三首
shí yuè cāng lóng quē, sān cháo bái hǔ zūn.
十月蒼龍闕,三朝白虎樽。
wú náng chí sāi lì, yǒu guǐ dá mín yán.
無囊持塞吏,有匭達民言。
gù shì xún cháng lüè, yí fēng wàn yī cún.
故事尋常略,遺風萬一存。
dú lián jì tíng zhēng, duàn bào shuō kāi yuán.
獨憐記廷諍,斷報說開元。
“有匭達民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