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忠臣之慮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忠臣之慮深”全詩
愛衛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諫說豈騰口,格君當以心。
想引筆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跡,見忠臣之慮深。
是雖不足契當時之感悟,不猶可以鏡方來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憤乾溪之痛,而三嘆于祈招之德音。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范正獻奏議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范正獻奏議帖贊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漸。
愛衛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諫說豈騰口,格君當以心。
想引筆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跡,見忠臣之慮深。
是雖不足契當時之感悟,不猶可以鏡方來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憤乾溪之痛,而三嘆于祈招之德音。
譯文:
思念魏徵之楊柳,不如呈上密奏之屏風。
愛護衛公之柏樹,不如保留舟檝之箴言。
勸諫之言不僅是口舌之辯,更是內心之真誠。
思慮之中筆墨流轉,宛如戴上危冠端正。
追溯古事以作為參照,見證忠臣之深切憂慮。
盡管不能完全領悟當時的感慨,仍可作為鏡照未來奸邪之人。
這正是左氏之憤怒乾溪之痛,對祈招之德音發出三聲嘆息。
詩意與賞析:
《范正獻奏議帖贊》是岳珂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表達了思念忠臣魏徵和衛公的深情,以及對忠誠諫言的贊賞和呼吁。
詩人用對比的手法,將思念魏徵和保留屏風、箴言相比較,表達了忠臣的重要性和忠誠諫言的力量。他認為忠誠的勸諫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辯論,更應該來自內心的真誠。這種真誠和堅持,就像著名的危冠一樣,端正而莊重。
岳珂通過追溯歷史,并借古諷今,批判了當時的佞臣和奸邪之人。他認為這首詩雖然無法完全體會到當時的感慨,但仍然可以成為未來識別奸邪之人的鏡子。同時,他以左思的身份,表達了對乾溪之痛和祈招之德音的憤怒和嘆息。
這首詩詞展示了岳珂對忠臣和忠誠勸諫的崇敬之情,以及對歷史教訓的思考。通過比較和批判,他呼吁人們保持真誠和正直,警惕奸邪之徒,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公正。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和警示。
“見忠臣之慮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zhèng xiàn zòu yì tiē zàn
范正獻奏議帖贊
sī wèi zhēng zhī táng, bù rú liè shū píng zhī shí jiàn.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漸。
ài wèi gōng zhī bǎi, bù rú cún zhōu yǐ zhī wǔ zhēn.
愛衛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jiàn shuō qǐ téng kǒu, gé jūn dāng yǐ xīn.
諫說豈騰口,格君當以心。
xiǎng yǐn bǐ ér xíng mò, fāng wēi guān ér zhèng jīn.
想引筆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zhuī gǔ shì yǐ bǐ jī, jiàn zhōng chén zhī lǜ shēn.
追古事以比跡,見忠臣之慮深。
shì suī bù zú qì dāng shí zhī gǎn wù, bù yóu kě yǐ jìng fāng lái zhī nìng rén.
是雖不足契當時之感悟,不猶可以鏡方來之佞壬。
cǐ zuǒ shì suǒ yǐ fèn gān xī zhī tòng, ér sān tàn yú qí zhāo zhī dé yīn.
此左氏所以憤乾溪之痛,而三嘆于祈招之德音。
“見忠臣之慮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