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已陳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年已陳跡”全詩
千年已陳跡,四海又驚飚。
宿翳何當凈,高風幸未遙。
柴桑那可見,身世且漂搖。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排灣遇風對岸即彭澤舊縣二首》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排灣遇風對岸即彭澤舊縣二首》是宋代岳珂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彭澤舊縣的懷舊之情和對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岸上蘆搖首,門前柳折腰。
千年已陳跡,四海又驚飚。
宿翳何當凈,高風幸未遙。
柴桑那可見,身世且漂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彭澤舊縣的回憶和思考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節描繪了岸上蘆葦搖曳,門前柳樹低垂的景象。蘆葦和柳樹是常見的自然景物,它們的動態形象傳遞出歲月的流轉和變化,暗示著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第二節提到千年已成過去,四海又起狂風。這里的千年指的是彭澤舊縣的歷史悠久,而四海狂風則象征著變幻莫測的世事和社會動蕩。通過對宏大的歷史背景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變遷的感慨和對時代的憂慮。
第三節表達了作者對宿翳(指過去的陰影或污點)的期待,希望它能夠消散。高風尚未遠去,暗示著作者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這里的高風可以理解為變革的力量或者新興時代的到來。
最后一節提到了柴桑,柴桑是古代彭澤的別稱。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身世漂搖表明作者對自身處境的不確定和動蕩。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舊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表達了對個人命運的思索和對社會變革的關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岳珂獨特的審美和才華。
“千年已陳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ái wān yù fēng duì àn jí péng zé jiù xiàn èr shǒu
排灣遇風對岸即彭澤舊縣二首
àn shàng lú yáo shǒu, mén qián liǔ zhé yāo.
岸上蘆搖首,門前柳折腰。
qiān nián yǐ chén jī, sì hǎi yòu jīng biāo.
千年已陳跡,四海又驚飚。
sù yì hé dāng jìng, gāo fēng xìng wèi yáo.
宿翳何當凈,高風幸未遙。
chái sāng nà kě jiàn, shēn shì qiě piāo yáo.
柴桑那可見,身世且漂搖。
“千年已陳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