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燒之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燒之觀”全詩
此詩之存,予又以為欣。
一鑒遠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米元章鑒遠后詩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米元章鑒遠后詩帖贊》是宋代詩人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野火的觀察和感慨。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燒之觀,我曾以為嘆息。
此詩的存在,我又以為欣喜。
一聲遠嘆,我憂慮著他的安危,天哪,這是超越人類的行為。
詩意:
詩人在野火的景象面前發出了感嘆。他對野火的存在感到憂慮,但同時也從中感受到一種美的存在。他驚嘆于野火的威力,認為這種現象超越了人類的能力和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以野火為主題,通過對野火的觀察和感慨,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在面對野火時,一方面感到憂慮和嘆息,因為野火帶來的破壞和危險不容忽視;另一方面,他也從野火中感受到一種美的存在,這種美或許是源于野火的狂放與奔放,以及自然界的力量和律動。詩人用"一鑒遠耳"來形容自己的感嘆,意味著他的眼界超越了常人,能夠從野火的景象中察覺到更深層次的意義。最后一句"天乎非人"則表達了詩人對野火的驚嘆,野火所展現的破壞力超越了人類的理解和能力。
整首詩詞通過對野火的觀察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對人類有限性的思考。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流露出他對自然界的感慨和對世界的思考,展現了對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人類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展現了詩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野燒之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 yuán zhāng jiàn yuǎn hòu shī tiē zàn
米元章鑒遠后詩帖贊
yě shāo zhī guān, yǔ cháng yǐ wéi tàn.
野燒之觀,予嘗以為嘆。
cǐ shī zhī cún, yǔ yòu yǐ wéi xīn.
此詩之存,予又以為欣。
yī jiàn yuǎn ěr, ér qī xiū zhī yǐ shēn,
一鑒遠耳,而戚休之以身,
tiān hū fēi rén.
天乎非人。
“野燒之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