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全詩
茲帖之名得示,縱摹倣於唐世,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
彼昌黎者,或肆譏議。
謂以俗書趁姿媚,予未敢以為是。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右軍得示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右軍得示帖贊》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和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的思考。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淳古有真味,
不特見于結子。
茲帖之名得示,
縱摹倣於唐世,
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
彼昌黎者,
或肆譏議。
謂以俗書趁姿媚,
予未敢以為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岳珂對于古代文化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學的尊重。他認為古代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不僅僅體現在書法藝術中,也體現在其他方面的文化傳承中。岳珂提到自己得到了一幅名為《示帖》的作品,他從中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痕跡,并且能夠隱約感受到西晉文化的影響。然而,這樣的觀點并不被所有人認同,有些人批評岳珂追求形式上的姿媚,過于迎合民間的口味,但岳珂并不認同這種觀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岳珂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他認為古代文化有著真正的內涵和獨特的品味,這種內涵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形式的表現,還體現在文化傳承中。岳珂在得到《示帖》之后,通過摹仿唐代的藝術風格,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影響,同時也能夠察覺到西晉文化的痕跡。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體現了岳珂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文化傳統的尊重。
然而,這種觀點并不被所有人所認同。有些人認為岳珂追求形式上的姿媚,過于迎合民間的口味,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他們對岳珂的作品進行批評和譏諷,認為他過于追求俗世的流行,而不注重文化的內在價值。岳珂對這種批評采取了保留的態度,他并不認同這種觀點,堅持自己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岳珂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他通過贊美古代文化的真正內涵和獨特品味,表達了自己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文化傳統的尊重。與此同時,他也面對了對自己作品的批評和譏諷,但他堅持自己對古代文化的追求,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jūn dé shì tiē zàn
右軍得示帖贊
chún gǔ yǒu zhēn wèi, bù tè jiàn yú jié zǐ.
淳古有真味,不特見于結子。
zī tiē zhī míng dé shì, zòng mó fǎng yú táng shì,
茲帖之名得示,縱摹倣於唐世,
yǐn rán yóu yǒu xī jìn zhī yí yì.
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
bǐ chāng lí zhě,
彼昌黎者,
huò sì jī yì.
或肆譏議。
wèi yǐ sú shū chèn zī mèi,
謂以俗書趁姿媚,
yǔ wèi gǎn yǐ wéi shì.
予未敢以為是。
“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