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吾何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噫吾何執”全詩
事所當盡,杭葦之急弗雇也。
詩不云乎,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覽此遺墨,斯足以觀君子之于役,而考古義于原顯矣。
再拜什襲,噫吾何執。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魏邦達圣訓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魏邦達圣訓帖贊》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意有不可,束帶之立弗與也。
事所當盡,杭葦之急弗雇也。
詩不云乎,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覽此遺墨,斯足以觀君子之于役,而考古義于原顯矣。
再拜什襲,噫吾何執。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和人民責任的思考和敬仰。作者通過對束帶、杭葦等象征的隱喻,表達了對于為國家和人民盡職盡責的態度和決心。他認為詩歌可以傳達自己的心聲,同時也可以反映君子對于役使和考古事業的重視。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責任和使命的深刻思考。首句中的"意有不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堅定決心,認為有些事情是不可退讓的。束帶和杭葦分別象征了國家和人民,作者表示不會背離自己的責任,盡力而行。第三句中的"詩不云乎"表明作者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過詩歌表達出來,將自己的心聲傳達給人們。最后兩句中的"再拜什襲,噫吾何執"表達了作者對于君子精神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自己行為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出作者對于責任和使命的認識和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詩歌表達力量的肯定。通過對象征的運用和意象的挖掘,詩歌表現出深刻的詩意和思想內涵。這首詩詞啟示人們要勇于承擔責任,不退縮于困難,同時也肯定了詩歌作為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媒介的力量。
“噫吾何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bāng dá shèng xùn tiē zàn
魏邦達圣訓帖贊
yì yǒu bù kě, shù dài zhī lì fú yǔ yě.
意有不可,束帶之立弗與也。
shì suǒ dāng jǐn, háng wěi zhī jí fú gù yě.
事所當盡,杭葦之急弗雇也。
shī bù yún hū, shēn shēn zhēng fū,
詩不云乎,駪駪征夫,
měi huái mí jí.
每懷靡及。
lǎn cǐ yí mò,
覽此遺墨,
sī zú yǐ guān jūn zǐ zhī yú yì, ér kǎo gǔ yì yú yuán xiǎn yǐ.
斯足以觀君子之于役,而考古義于原顯矣。
zài bài shén xí, yī wú hé zhí.
再拜什襲,噫吾何執。
“噫吾何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