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變化徒言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山變化徒言用”全詩
萬世機緘發龍臥,六軍偏伍漫魚麗。
常山變化徒言用,斜谷崎嶇不遇時。
積石平沙人不識,盡從{左革右未}{左革右曷}說行師。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觀八陣圖說》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八陣圖說》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地之間的空間被分為三百六十度,其中隱藏著巧妙的布局,難以一眼洞悉其奧秘。經過千萬年的沉淀,智謀如龍蟄伏,六軍的戰陣仿佛游魚在水中舞動。常山的地形變化雖然常常被提及,但只是空談而已,斜谷的險峻崎嶇卻無法被人所利用。在積石的平沙之上,人們無法辨認出真正的道路,只能依靠左右轉向來指引行軍的方向。
詩意和賞析:
岳珂的《觀八陣圖說》以八陣圖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戰爭布局的巧妙結合,展現了作者對戰爭智謀和人類命運的思考。
詩中以天地間的三百六十度作為開篇,形象地描繪了八陣圖的復雜性和玄妙之處。作者將智謀比喻為龍蟄伏,表示智者的謀略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境界。六軍偏伍漫魚麗的描寫則將戰陣比作水中游動的魚群,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戰爭中的錯綜復雜和變幻莫測。
接下來,詩中提到常山變化徒言用,斜谷崎嶇不遇時,表達了對地理環境的思考。常山變化雖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但卻沒有真正派上用場,斜谷的險峻崎嶇也無法被利用。這種描寫暗示了智謀和戰略必須與環境相結合,只有在合適的時機和地點,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最后,詩中提到積石平沙人不識,盡從左革右曷說行師。這句詩揭示了戰爭中的迷茫和困惑。在平坦的沙地上,人們很難辨認出真正的道路,只能依靠左右轉向來指引行軍的方向。這種情況反映了戰爭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人類置于一個困境之中。
總體而言,岳珂的《觀八陣圖說》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戰爭布局,以及對智謀和環境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人類命運的思索。詩詞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動而深刻,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余地,體現了岳珂作為文人士子的深刻見解和人文關懷。
“常山變化徒言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bā zhèn tú shuō
觀八陣圖說
tiān fèn sān bǎi liù shí dù, qiǎo lì nán kuī běn zài qí.
天分三百六十度,巧歷難窺本在奇。
wàn shì jī jiān fā lóng wò, liù jūn piān wǔ màn yú lì.
萬世機緘發龍臥,六軍偏伍漫魚麗。
cháng shān biàn huà tú yán yòng, xié gǔ qí qū bù yù shí.
常山變化徒言用,斜谷崎嶇不遇時。
jī shí píng shā rén bù shí, jǐn cóng zuǒ gé yòu wèi zuǒ gé yòu hé shuō xíng shī.
積石平沙人不識,盡從{左革右未}{左革右曷}說行師。
“常山變化徒言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