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須到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河須到海”全詩
若為資巨岳,不敢望洪鈞。
千載今如此,諸公跡易陳。
江河須到海,松柏不勝春。
分類:
《寄衛太常二首》蘇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衛太常二首》是宋代蘇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衛太常二首
祖世多生契,門墻半面人。
若為資巨岳,不敢望洪鈞。
千載今如此,諸公跡易陳。
江河須到海,松柏不勝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先的敬意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首先,作者提到自己的祖先與巨岳資山有著深厚的淵源,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敢期望自己能達到洪鈞(指天子)的地位和威望。接著,作者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說千年過去了,當年的名流功勛都已易陳,一代又一代的人物漸漸被遺忘。最后兩句表達了江河的水必將歸于海洋,而松柏樹卻無法抵擋春天的到來,暗喻著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思和對人事易逝的感嘆。作者通過對祖先的回顧,提醒人們要珍惜歷史,也要明白自己的微小和短暫,以及在時間長河中的渺小。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巨岳與洪鈞、江河與松柏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遼闊和人生的短暫。
這首詩詞飽含哲理,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讀者在閱讀時會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易逝,以及對自己生命的反思。這首詩詞在簡潔的表達中蘊含了深刻的詩意,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江河須到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èi tài cháng èr shǒu
寄衛太常二首
zǔ shì duō shēng qì, mén qiáng bàn miàn rén.
祖世多生契,門墻半面人。
ruò wéi zī jù yuè, bù gǎn wàng hóng jūn.
若為資巨岳,不敢望洪鈞。
qiān zǎi jīn rú cǐ, zhū gōng jī yì chén.
千載今如此,諸公跡易陳。
jiāng hé xū dào hǎi, sōng bǎi bù shèng chūn.
江河須到海,松柏不勝春。
“江河須到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