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鼓棹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深鼓棹前”全詩
飛空多隕石,失木有驚猿。
灑遍時時雨,晴開處處天。
篙工罷鑼鼓,此地出神仙。
分類:
《三峽》蘇泂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峽》是蘇泂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壯麗的三峽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神仙傳說的向往。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三峽》中文譯文:
三峽波濤壯,秋深鼓棹前。
飛空多隕石,失木有驚猿。
灑遍時時雨,晴開處處天。
篙工罷鑼鼓,此地出神仙。
詩意和賞析:
《三峽》以描繪三峽的壯麗景色為主線,通過描述峽谷中波濤洶涌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壯麗景觀。秋深時,詩人乘船穿越三峽,鼓棹前進,感受著峽谷中的震撼氛圍。
詩中提到"飛空多隕石",表達了在這片峽谷天空中,常常有隕石從高處墜落的奇觀。這一景象既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預測性,也體現了峽谷地形的險峻和峭壁的高聳。
詩句"失木有驚猿"描繪了猿猴在峽谷中的活動。當木塊掉落時,猿猴們會受到驚嚇,逃離危險。這一描寫既展示了猿猴的機敏和敏銳的感知能力,也進一步突出了峽谷的險峻和原始的環境。
接下來的兩句"灑遍時時雨,晴開處處天"表現了峽谷中的氣候變化。詩人用"灑遍時時雨"來形容雨水頻繁而有規律,而"晴開處處天"則描繪了陽光穿過峽谷,晴朗的天空在各個地方展現出來。這種氣候的多變既表現了三峽地區的特點,也為整個景色增添了變幻莫測的魅力。
最后兩句"篙工罷鑼鼓,此地出神仙"表達了詩人對神仙傳說的向往。篙工在工作結束后停止敲擊鑼鼓,此時的三峽被詩人賦予了神秘的氛圍,似乎預示著仙人出現的可能性。這種向往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神奇事物的追求,也彰顯了對自然和傳說的敬仰之情。
《三峽》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三峽的壯麗景色和大自然的力量,同時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神秘事物的向往。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形象,引領讀者進入了一個神奇、壯美的三峽世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秋深鼓棹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xiá
三峽
sān xiá bō tāo zhuàng, qiū shēn gǔ zhào qián.
三峽波濤壯,秋深鼓棹前。
fēi kōng duō yǔn shí, shī mù yǒu jīng yuán.
飛空多隕石,失木有驚猿。
sǎ biàn shí shí yǔ, qíng kāi chǔ chù tiān.
灑遍時時雨,晴開處處天。
gāo gōng bà luó gǔ, cǐ dì chū shén xiān.
篙工罷鑼鼓,此地出神仙。
“秋深鼓棹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