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銅章卻縣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放了銅章卻縣丞”全詩
時事自新醒眼看,古心逾拙白髭生。
有田有屋寧三仕,隨雨隨風又一行。
舉世其誰識公者,臨岐何獨悵離情。
分類:
《送富知丞之官丹陽》蘇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富知丞之官丹陽》是宋代蘇泂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員離任時的心情和境遇,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富知丞之官丹陽
官袍歲久不能青,
放了銅章卻縣丞。
時事自新醒眼看,
古心逾拙白髭生。
有田有屋寧三仕,
隨雨隨風又一行。
舉世其誰識公者,
臨岐何獨悵離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富知丞離任丹陽州官職
官袍年深久而失去了原本的青春色彩,
放下了象征官職的銅章,卻只是個縣丞。
隨著時光的變遷,我自己慢慢覺醒,
古老的心靈變得愈發遲鈍,白髭悄然生長。
雖然擁有田地和房屋,寧愿不再三次仕途,
隨著雨水和風,我又踏上了一段旅途。
在這個世上,有誰真正了解我這個官員?
離開岐山,我為何只感到離別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官員離任時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索和感慨。首先,作者用"官袍歲久不能青"的形象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官袍已經年深歲久,失去了青春的光彩,暗示了官員身份的虛幻和時間的無情流逝。然后,作者放下了象征官職的銅章,只是一位縣丞,這種轉變象征著官員地位的相對低下,同時也暗示了官員權力的蛻變和無常。
接著,作者提到"時事自新醒眼看",通過觀察時事,作者漸漸覺醒并認識到現實的變化,顯示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敏銳的洞察力。同時,詩中的"古心逾拙白髭生"表達了作者內心逐漸變得遲鈍和沉重,白髭的生長也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年老的跡象。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自己擁有田地和房屋,但寧愿不再謀求更高的仕途,選擇了離開岐山,隨雨水和風再度踏上旅途。這表現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放棄了世俗的追求,選擇了追尋內心的自由和真實。
最后兩句"舉世其誰識公者,臨岐何獨悵離情"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的理解和他人對自己的不了解。在世人眼中,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作者這個官員,而離別岐山時,作者為何只感到離別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于官職離去和離別的復雜情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平實而細膩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官員離任時的心境和境遇,通過對官袍、銅章、時事和內心的描繪,折射出人生的變遷和時代的更替。詩中透露出對官場權力的冷峻和虛幻的思考,以及對自由和真實生活的向往。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深思和思考。
“放了銅章卻縣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ù zhī chéng zhī guān dān yáng
送富知丞之官丹陽
guān páo suì jiǔ bù néng qīng, fàng le tóng zhāng què xiàn chéng.
官袍歲久不能青,放了銅章卻縣丞。
shí shì zì xīn xǐng yǎn kàn, gǔ xīn yú zhuō bái zī shēng.
時事自新醒眼看,古心逾拙白髭生。
yǒu tián yǒu wū níng sān shì, suí yǔ suí fēng yòu yī xíng.
有田有屋寧三仕,隨雨隨風又一行。
jǔ shì qí shuí shí gōng zhě, lín qí hé dú chàng lí qíng.
舉世其誰識公者,臨岐何獨悵離情。
“放了銅章卻縣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