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柱下捐樗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堂柱下捐樗散”全詩
海檜不為時節改,巖花未覺色香殘。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廟籩中薦豆乾。
天地無私能物物,飛蚊終是負山難。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朝代:宋代
作者:吳潛
中文譯文:
此時尉侯迭專官,
木落郊空最好看。
海檜不為時節改,
巖花未覺色香殘。
明堂柱下捐樗散,
清廟籩中薦豆乾。
天地無私能物物,
飛蚊終是負山難。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吳潛在郊外的一次游覽,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他對自然界和人世間事物的深切感悟。詩中融入了對官員、自然景物和宗廟祭祀等多個元素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郊外的觀景體驗。首兩句描述了尉侯專官們此時在郊外專心處理公務的景象,但對作者來說,郊野的景色才是最美的。這種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對官場繁忙生活的反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海檜和巖花的不受季節變化影響的堅韌和持久之美。海檜不管什么季節都保持著它的綠色,巖花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失去色彩和香氣。這種對自然界中恒久不變之美的贊美,映照出作者內心對真理和永恒價值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明堂和清廟的祭祀儀式,其中捐獻樗散和薦獻豆乾是祭祀活動中的細節。這里通過對祭祀儀式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傳統儀式的敬重和對信仰和秩序的思考。最后一句"天地無私能物物,飛蚊終是負山難"表達了作者對天地間的物我關系的思考。天地無私,能包容萬物,而人類卻常常被物質和欲望所困擾,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飛蚊終是負山難"意味著人類的微小和渺小,對比于天地的遼闊和無私。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超越自我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官職、自然界和宗廟祭祀等元素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對真理、永恒價值和人類處境的深入思考。這首詩詞意境獨特,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明堂柱下捐樗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fù sān jiě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cǐ shí wèi hóu dié zhuān guān, mù luò jiāo kōng zuì hǎo kàn.
此時尉侯迭專官,木落郊空最好看。
hǎi guì bù wéi shí jié gǎi, yán huā wèi jué sè xiāng cán.
海檜不為時節改,巖花未覺色香殘。
míng táng zhù xià juān chū sàn, qīng miào biān zhōng jiàn dòu gān.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廟籩中薦豆乾。
tiān dì wú sī néng wù wù, fēi wén zhōng shì fù shān nán.
天地無私能物物,飛蚊終是負山難。
“明堂柱下捐樗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