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雨乍晴都恰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乍雨乍晴都恰好”全詩
惟有寸心存惻隱,誰憐只手補創殘。
樹蔬人要畦畦潤,種麥農便隴隴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誰道叫呼難。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慣作牧民官,
不作朱幡畫戟看。
惟有寸心存惻隱,
誰憐只手補創殘。
樹蔬人要畦畦潤,
種麥農便隴隴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
老天誰道叫呼難。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吳潛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農民官員,在郊外再次運用韻賦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不再從事軍事和政治的事務,而是專注于耕種和養殖。他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憐憫之情,他為那些受傷的人們修補傷口,但卻沒有人關心他的辛勞和付出。詩中也描繪了大自然的變化,雨水和晴天交替出現,正好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了吳潛作為一個農民官員的身份和他對農田勞作的熱愛。他放下了朱幡和戰爭的畫戟,轉而投身于農耕生活。詩中的"寸心存惻隱"表達了他對他人痛苦的同情之情,他用自己的只手修補傷口,但卻沒有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贊賞。這反映了社會對農民的忽視和農村勞動的被忽略。
詩中描繪的樹木和莊稼的生長狀況,展示了農民對土地的細心呵護。"樹蔬人要畦畦潤,種麥農便隴隴乾"描述了農民細心灌溉和耐心耕耘的場景。同時,詩中的"乍雨乍晴都恰好"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這對于農作物的生長來說是恰到好處的。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和農田勞作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農民勞動的贊美和對社會對農民的忽視的不滿。它展示了吳潛作為一個農民官員的獨特視角和對農田勞動的熱愛,同時也呼吁社會對農民的關注和尊重。
“乍雨乍晴都恰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fù sān jiě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píng shēng guàn zuò mù mín guān, bù zuò zhū fān huà jǐ kàn.
平生慣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畫戟看。
wéi yǒu cùn xīn cún cè yǐn, shuí lián zhī shǒu bǔ chuàng cán.
惟有寸心存惻隱,誰憐只手補創殘。
shù shū rén yào qí qí rùn, zhǒng mài nóng biàn lǒng lǒng gān.
樹蔬人要畦畦潤,種麥農便隴隴乾。
zhà yǔ zhà qíng dōu qià hǎo, lǎo tiān shuí dào jiào hū nán.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誰道叫呼難。
“乍雨乍晴都恰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