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知覺似渠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生知覺似渠不”全詩
便覺夢尋桃葉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簿書堆里挨排日,砧杵聲中斷送秋。
壞戶蟄蟲猶識候,人生知覺似渠不。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寧靜的午后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午后的香氣升起,輕煙繚繞,使我欹枕而臥,床上景色寧靜悠遠。我仿佛置身于夢中,穿越桃葉渡船,卻不知自己身處于菊花洲。書籍堆積如山,時間在忙碌中流逝,砧杵聲中斷送秋意。蟄伏的蟲子也能預知季節的變遷,而人生卻似乎無法察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午后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午香和篆煙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與詩人欹枕而臥的狀態相呼應。詩人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境,桃葉渡船和菊花洲的形象象征了一種追尋和迷失。在繁忙的現實生活中,詩人感嘆時間的匆忙,用書籍堆積和砧杵聲來象征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更迭。與此同時,詩人提到蟄伏的蟲子也能察覺季節的變化,暗示人生應該更加敏銳地覺察和體驗生活的變化。
整首詩詞以寧靜、悠遠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時間流逝和生命感知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這種對自然和時間的觀察,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中國古代詩詞常見的主題之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成功地創造了一種詩意深遠、引人思考的氛圍。
“人生知覺似渠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fù sān jiě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wǔ xiāng yī lǚ zhuàn yān shōu, yī zhěn fāng chuáng cǐ jǐng yōu.
午香一縷篆煙收,欹枕方床此景悠。
biàn jué mèng xún táo yè dù, bù zhī shēn zài jú huā zhōu.
便覺夢尋桃葉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bù shū duī lǐ āi pái rì, zhēn chǔ shēng zhōng duàn sòng qiū.
簿書堆里挨排日,砧杵聲中斷送秋。
huài hù zhé chóng yóu shí hòu, rén shēng zhī jué shì qú bù.
壞戶蟄蟲猶識候,人生知覺似渠不。
“人生知覺似渠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