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臭腐相更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神奇臭腐相更禪”全詩
拈來瓦礫無非道,觸處鳶魚共此天。
鶉固珍羞元是鼠,蜣雖穢物卻為蟬。
神奇臭腐相更禪,妙理誰知所以然。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窗外的草和池塘里的蓮花,使人心情愉悅,如音樂般連綿不絕。一帆船只直到太虛山前,仿佛觸摸到了那超越塵世的境界。拿起一塊瓦礫,就能感悟到無所不包的道理;觸摸一處,鳥和魚也都共享這片天地。鶉肉雖然受人珍愛,但實際上只是一種普通的老鼠;蟬雖然是昆蟲中的污穢物,卻能化身為美妙的音韻。神奇的事物與臭腐的事物相互轉化,更使人對禪宗的奧義產生興趣;妙理之中,誰能真正領悟其中的道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和事物的對比來表達一種哲理思考。詩人通過窗外的草和池塘里的蓮花,描繪了寧靜和美好的自然景色,與其中蘊含的樂意相連。一帆船只直到太虛山前,象征著追求超越塵世的境界。通過拿起一塊瓦礫,詩人寄托了對道理的探索和思考,表達了宇宙間的萬物無不包含著智慧和道理。觸摸一處,鳥和魚也都共享這片天地,強調了萬物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依存。鶉肉和蟬的對比,呈現了事物的本質與表象之間的差異,以及人們對事物的誤解和認識的局限性。最后,詩人以神奇的事物與臭腐的事物相互轉化的形象,表達了對禪宗奧義的探索和對真理的追尋,呼喚讀者思考生命和宇宙的本質。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和事物的對比,以及抽象的哲理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宇宙和生命的思索和追求。它展現了自然和人類的關系、事物的本質與表象之間的差異,以及對禪宗奧義和真理的探索。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世界的深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被引導去思考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對生命的理解。
“神奇臭腐相更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fù sān jiě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chuāng cǎo chí lián lè yì lián, yī fān zhí dào tài xū qián.
窗草池蓮樂意連,一帆直到太虛前。
niān lái wǎ lì wú fēi dào, chù chù yuān yú gòng cǐ tiān.
拈來瓦礫無非道,觸處鳶魚共此天。
chún gù zhēn xiū yuán shì shǔ, qiāng suī huì wù què wèi chán.
鶉固珍羞元是鼠,蜣雖穢物卻為蟬。
shén qí chòu fǔ xiāng gèng chán, miào lǐ shéi zhī suǒ yǐ rán.
神奇臭腐相更禪,妙理誰知所以然。
“神奇臭腐相更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