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洼是某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低洼是某都”全詩
稻禾都旺否,廬舍莫淹無。
高仰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
早晚遣長須,
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
廬舍莫淹無。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農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期待和對莊稼的關切。詩中提到了雨水對農作物的重要性,以及田地的高低起伏。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農田景象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觀察,從而反映了農民對于雨水和農作物的期望。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田地的關切與觀察,并寄托了對豐收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農田的景象,通過對田地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期待和對莊稼的關切。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語,如"早晚遣長須"、"稻禾都旺否"等,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對農田的觀察。同時,詩中的高低起伏的田地形象也暗示了生活的起伏和波折,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思考空間。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雨水和農作物的期望,以及對農田的觀察和關切。它不僅展示了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也反映了農民對于自然和生活的態度。
“低洼是某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yǔ yín shí shǒu chéng tóng guān zhū zhàng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
zǎo wǎn qiǎn cháng xū, xíng tián xī běi yú.
早晚遣長須,行田西北隅。
dào hé dōu wàng fǒu, lú shè mò yān wú.
稻禾都旺否,廬舍莫淹無。
gāo yǎng wèi hé qì, dī wā shì mǒu dōu.
高仰為何碶,低洼是某都。
shuǐ hén rú tuì luò, fēn yǔ yào xiāng fú.
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
“低洼是某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