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子規相勸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待子規相勸督”全詩
樂事尚堪蔡麥候,豐年已兆黍禾秋。
西曹久負平平考,東郡今稱上上州。
不待子規相勸督,衰翁何止四宜休。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水云鄉和制機劉自昭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云鄉和制機劉自昭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水高只合泛歸舟,
老大何須說壯猷。
樂事尚堪蔡麥候,
豐年已兆黍禾秋。
西曹久負平平考,
東郡今稱上上州。
不待子規相勸督,
衰翁何止四宜休。
【中文譯文】
水位高漲只適合船只駛回,
年老的人何須談論英勇的事跡。
愉快的事情仍可期待著蔡麥和冬季的豐收,
豐盛的年景已經預示著黍禾秋收的豐收。
西方的官府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平平庸庸的考官,
而東郡如今被稱為上上之州。
不需要子規鳥相勸告和催促,
衰老的人何止四個季節都宜休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水云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期待。作者以水位高漲為背景,將船只比喻為人生的歸宿,表達了對安穩退隱的向往。他認為年老的人無需追求光彩奪目的事跡,而是應該享受寧靜和宜人的生活。詩中提到的蔡麥和冬季的豐收,象征著歡樂和富饒的時光即將到來,預示著美好的未來。作者對西曹官府的評價暗示了對當前官僚體制的不滿和對東郡地方政權的贊揚。最后,作者表示不需要外界的勸告和催促,年老的人應該自己決定何時休息,享受衰老的歲月。
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退隱情懷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社會現實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通過對官僚體制的批評和對地方政權的贊揚,暗示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對理想社會的期待。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不待子規相勸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yún xiāng hé zhì jī liú zì zhāo yùn sān shǒu
水云鄉和制機劉自昭韻三首
shuǐ gāo zhǐ hé fàn guī zhōu, lǎo dà hé xū shuō zhuàng yóu.
水高只合汎歸舟,老大何須說壯猷。
lè shì shàng kān cài mài hòu, fēng nián yǐ zhào shǔ hé qiū.
樂事尚堪蔡麥候,豐年已兆黍禾秋。
xī cáo jiǔ fù píng píng kǎo, dōng jùn jīn chēng shàng shàng zhōu.
西曹久負平平考,東郡今稱上上州。
bù dài zǐ guī xiāng quàn dū, shuāi wēng hé zhǐ sì yí xiū.
不待子規相勸督,衰翁何止四宜休。
“不待子規相勸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