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鷗浩蕩意悠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鷗浩蕩意悠悠”全詩
紅旗不用穿三市,畫舸何妨訪十洲。
臺榭裝成多樣景,水云占卻幾分秋。
洛陽耆舊名園記,般入明州志可不。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四用出郊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用出郊韻三首》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望青山宿霧收,
白鷗浩蕩意悠悠。
紅旗不用穿三市,
畫舸何妨訪十洲。
臺榭裝成多樣景,
水云占卻幾分秋。
洛陽耆舊名園記,
般入明州志可不。
【譯文】
眺望四方,青山驀然間霧散,白鷗自由自在地翱翔。紅旗不需穿越繁忙的三市,畫船何妨去追尋遙遠的十洲。
臺榭上裝點著各種美景,水云間流露出一絲秋天的氣息。洛陽古老名園的記憶,仿佛融入了明州的志向和追求。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追求的向往。通過描繪青山、白鷗、紅旗、畫船等形象,詩人抒發了對繁忙世俗生活的厭倦,希望能夠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心境。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自由的追求。
詩人以洛陽古園的記憶引出對明州的向往,將兩個地方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表達了對美好環境和自由境界的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歷史記憶為線索,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意象的聯想,展示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歷史記憶,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追求。通過對青山、白鷗、紅旗、畫船等形象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自由與追求的向往。詩中的青山、白鷗等自然景物與洛陽古園、明州等歷史記憶相結合,形成了詩人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詩歌的意象豐富多樣,通過描繪臺榭上多樣的景色和水云間流露的秋天氛圍,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變幻。洛陽古園和明州則象征著歷史記憶和追求理想的向往,使整首詩在情感和意境上更加豐富和深刻。
整首詩以寫景和抒發情感的方式相結合,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歷史記憶的引用,展現了詩人的思考和追求。通過觀察自然景物和回憶歷史記憶,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思考。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白鷗浩蕩意悠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yòng chū jiāo yùn sān shǒu
四用出郊韻三首
sì wàng qīng shān sù wù shōu, bái ōu hào dàng yì yōu yōu.
四望青山宿霧收,白鷗浩蕩意悠悠。
hóng qí bù yòng chuān sān shì, huà gě hé fáng fǎng shí zhōu.
紅旗不用穿三市,畫舸何妨訪十洲。
tái xiè zhuāng chéng duō yàng jǐng, shuǐ yún zhàn què jǐ fēn qiū.
臺榭裝成多樣景,水云占卻幾分秋。
luò yáng qí jiù míng yuán jì, bān rù míng zhōu zhì kě bù.
洛陽耆舊名園記,般入明州志可不。
“白鷗浩蕩意悠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