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畝爰知有剩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棲畝爰知有剩糧”全詩
即刻焦煩成爽塏,何時繁富換荒涼。
滌場定是多遺秉,棲畝爰知有剩糧。
卻笑蓽門窮措大,瓶罌脫粟正深藏。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
以前的韻腳再度用來各自賦詩,總共有三種解讀。
朝代:宋代,
此詩詞創作于宋代。
九天膏澤沛群方,
九天的膏澤滋潤著萬物,
掃除了螟蟲、蝗蟲、蝥蟲、蟘蟲的禍害。
盡掃螟蝗蝥蟘殃。
完全清除了害蟲的危害。
即刻焦煩成爽塏,
立即焦慮的心情變得愉悅起來。
何時繁富換荒涼。
但是何時能夠從繁榮和富裕轉變為荒涼和貧困呢?
滌場定是多遺秉,
清掃場地的時候常常會留下一些遺漏的東西。
棲畝爰知有剩糧。
在農田上居住的人才會知道還有多余的糧食。
卻笑蓽門窮措大,
只是嘲笑貧窮的人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
瓶罌脫粟正深藏。
而實際上,他們隱藏著豐富的糧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九天膏澤滋潤萬物、清除害蟲的景象,表達了向往繁榮和富裕的愿望。然而,詩中也提醒人們,繁榮與貧困之間只有一線之差,富裕與貧困的轉變并非易事。詩人通過滌場遺漏、藏糧深處等形象,暗示著有時人們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存在誤解和忽視。最后兩句以蓽門窮措大和瓶罌脫粟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那些看似無能的人的諷刺,暗示他們實際上具備著富裕的資源,只是未能善加利用。
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中貧富差距的問題,通過對比和比喻的手法,寄托了作者對社會繁榮與貧困問題的思考和希望。
“棲畝爰知有剩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gè fù sān jiě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
jiǔ tiān gào zé pèi qún fāng, jǐn sǎo míng huáng máo tè yāng.
九天膏澤沛群方,盡掃螟蝗蝥蟘殃。
jí kè jiāo fán chéng shuǎng kǎi, hé shí fán fù huàn huāng liáng.
即刻焦煩成爽塏,何時繁富換荒涼。
dí chǎng dìng shì duō yí bǐng, qī mǔ yuán zhī yǒu shèng liáng.
滌場定是多遺秉,棲畝爰知有剩糧。
què xiào bì mén qióng cuò dà, píng yīng tuō sù zhèng shēn cáng.
卻笑蓽門窮措大,瓶罌脫粟正深藏。
“棲畝爰知有剩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