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欲動別長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光欲動別長安”全詩
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團。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
風光欲動別長安,
春半城邊特地寒。
不見園花兼巷柳,
馬頭惟有月團團。
中文譯文:
夕陽落在壽陽驛,
吳郎中在詩之后。
風景欲動別長安,
春天的寒意充盈城邊。
園中的花兒和街邊的柳樹都看不見,
只有馬頭上的月亮圓圓。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離開長安的場景。作者夕陽下到達壽陽驛站,看到吳郎中寫完詩后。他感嘆著風光欲動,夏日即將到來,但是春天的半個城市邊界卻異常寒冷。園中的花兒和街邊的柳樹都不見蹤影,只有馬頭上的月亮獨自照耀。
賞析:
這首詩淡然而憂傷地表達了離別之情。描繪了長安的春天即將離去,迎來夏天的景象。盡管是春天的時節,但城邊卻特別寒冷。通過詩人的細致觀察,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離愁。在寂靜的夜晚,園中的花朵和街邊的柳樹都隱沒了,只有馬頭上的月亮照耀著。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揭示了離別帶來的孤寂和傷感。
“風光欲動別長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cì shòu yáng yì tí wú láng zhōng shī hòu
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
fēng guāng yù dòng bié cháng ān, chūn bàn chéng biān tè dì hán.
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城邊特地寒。
bú jiàn yuán huā jiān xiàng liǔ, mǎ tóu wéi yǒu yuè tuán tuán.
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團。
“風光欲動別長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