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書纏縛敢辭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簿書纏縛敢辭難”全詩
十里湖光多樣好,百年人事幾回殘。
菰蒲帶露枝猶溼,{左禾右罷}稏逢晴把便乾。
樂歲何妨歌樂職,簿書纏縛敢辭難。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三用出郊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用出郊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來此地出高官,
綺屋連云畫里看。
十里湖光多樣好,
百年人事幾回殘。
菰蒲帶露枝猶溼,
左禾右罷稏逢晴把便乾。
樂歲何妨歌樂職,
簿書纏縛敢辭難。
詩意:
這首詩以郊外的景色和自然元素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離開了高位的官職,來到郊外,看到了美麗的景色,湖光倒映著各種變化。然而,詩人也深感百年光陰的流轉,人事變幻無常。詩人用湖邊的菰蒲來比喻自己,即使經歷了露水的洗滌,依然保持著清新的狀態。左右兩邊的禾稏,一旦遇到晴天,便會迅速干燥。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生涯的憂慮,但他仍然希望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歲月的變遷,繼續從事自己的文學創作,不畏簿書的纏繞和困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事變遷之間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復雜情感。通過描寫湖光和菰蒲的形象,詩人抒發了自己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中的"十里湖光多樣好,百年人事幾回殘"一句,通過對湖光和人事的對比,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幻。而"菰蒲帶露枝猶溼,左禾右罷稏逢晴把便乾"這兩句,則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憂慮和無奈。最后兩句"樂歲何妨歌樂職,簿書纏縛敢辭難"表達了詩人對于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不畏困擾和束縛,仍然愿意堅守自己的職責和創作。
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給予讀者以啟示和思考。它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矛盾情感,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展現了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使讀者在欣賞中不禁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簿書纏縛敢辭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òng chū jiāo yùn sān shǒu
三用出郊韻三首
cóng lái cǐ dì chū gāo guān, qǐ wū lián yún huà lǐ kàn.
從來此地出高官,綺屋連云畫里看。
shí lǐ hú guāng duō yàng hǎo, bǎi nián rén shì jǐ huí cán.
十里湖光多樣好,百年人事幾回殘。
gū pú dài lù zhī yóu shī, zuǒ hé yòu bà yà féng qíng bǎ biàn gān.
菰蒲帶露枝猶溼,{左禾右罷}稏逢晴把便乾。
lè suì hé fáng gē lè zhí, bù shū chán fù gǎn cí nán.
樂歲何妨歌樂職,簿書纏縛敢辭難。
“簿書纏縛敢辭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