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賸欲江頭把釣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賸欲江頭把釣看”全詩
食雪自應還猛將,飲水只合付清官。
尚興塞外鳴弦想,賸欲江頭把釣看。
只恐逢他吹鐵笛,骨寒股戰失吾胖。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雪為主題,通過描繪貧者重新炊飯的困境以及勇士食雪、清官飲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權力和貧富差距的關注。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用喜雪韻四首
長安貧者再炊難,
臛肉蒼頭飫舌端。
食雪自應還猛將,
飲水只合付清官。
尚興塞外鳴弦想,
賸欲江頭把釣看。
只恐逢他吹鐵笛,
骨寒股戰失吾胖。
譯文:
長安的貧苦人再次炊煮困難,
粗糙的肉塊在蒼白的嘴唇上品嘗。
勇士們吃雪自屬天性,
清官們只飲清水。
遠在塞外仍奏弦樂,
尚有心思在江頭垂釣。
只是擔心遇到那吹鐵笛的人,
寒冷使我失去了胖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長安的貧苦人和勇士、清官為主要形象,通過對他們不同的處境和行為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權力與貧富差距的關注。
首先,長安的貧苦人再次炊煮困難,臛肉塊粗糙,蒼頭飫舌端。這揭示了貧苦人民的生活艱辛,他們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只能吃粗糙的食物。這種描寫反映了宋代社會底層人民貧困的現實,使人產生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思考。
而勇士們卻能吃雪,清官們只飲清水。這里通過對勇士和清官的描繪,凸顯了權力和特權階層的存在。勇士們能夠適應艱苦的環境,食雪自屬天性,表現出他們不畏艱難、敢于冒險的品質。而清官們則只飲清水,暗示他們與百姓有所區別,享受特權和優越待遇。
接下來,詩中轉向了塞外和江頭的景象。尚興塞外鳴弦想,賸欲江頭把釣看。這表達了作者對遠離都市的地方的向往和遐想,塞外和江頭被描繪成寧靜、自由的地方。這種渴望可能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逃避,對紛擾世俗的回避,同時也是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然而,詩的結尾卻帶有一種憂慮。只恐逢他吹鐵笛,骨寒股戰失吾胖。這里的吹鐵笛可能象征著對權力和統治者的擔憂,作者擔心自己因此而失去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權益。骨寒股戰失吾胖則反映了作者的擔心和不安,寒冷的環境使他失去了安穩和舒適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不同人物形象和景象的描繪,展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權力的擔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思考,引發讀者對社會現實和人類命運的思考。
“賸欲江頭把釣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ī èr yòng xǐ xuě yùn sì shǒu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
cháng ān pín zhě zài chuī nán, huò ròu cāng tóu yù shé duān.
長安貧者再炊難,臛肉蒼頭飫舌端。
shí xuě zì yīng hái měng jiàng, yǐn shuǐ zhǐ hé fù qīng guān.
食雪自應還猛將,飲水只合付清官。
shàng xìng sài wài míng xián xiǎng, shèng yù jiāng tóu bǎ diào kàn.
尚興塞外鳴弦想,賸欲江頭把釣看。
zhǐ kǒng féng tā chuī tiě dí, gǔ hán gǔ zhàn shī wú pàng.
只恐逢他吹鐵笛,骨寒股戰失吾胖。
“賸欲江頭把釣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