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遨頭畏簡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作遨頭畏簡書”全詩
乍密乍稀云凍后,半融半落雨收初。
封條正恐觀梅錯,漬谷猶疑學稼疎。
卻喜明朝春稅駕,氣蘇{巢果換禺}{巢果換禺}與狙狙。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是宋代詩人吳潛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只堪閉戶著潛虛,
欲作遨頭畏簡書。
乍密乍稀云凍后,
半融半落雨收初。
封條正恐觀梅錯,
漬谷猶疑學稼疎。
卻喜明朝春稅駕,
氣蘇{巢果換禺}{巢果換禺}與狙狙。
這首詩描繪了雪后的景象與心境,展現出作者對雪的喜悅和希冀。
詩中描述了屋內的安靜與清幽,讓人感到舒適寧靜。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渴望遠行、開闊視野的愿望,并因為憂慮寫作的限制而感到害怕。
接著,詩人以冰雪融化為過渡,描繪了雪后云彩的狀態,有時稠密,有時稀疏。這種變化不僅僅是自然景觀的描繪,也體現了人生變幻無常的特點。
在下一節,詩人以梅花為象征,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期望。他擔心封條阻礙了觀賞梅花的機會,擔心自己錯過了那壯麗的景色。與此同時,他也把漬谷與學稼相提并論,暗示著對于農耕工作的懷念和對農田的關注。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明朝春天的期待和喜悅,明朝時代被視為充滿希望和繁榮的時期。春天的稅駕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而蘇、巢、果、禺和狙狙則是美好的寓意,展現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祝福。
整首詩通過對雪景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望。同時,它也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幻和轉換,呈現出人生的起伏和變化。這首詩充滿了詩人對自然、人生和希望的感悟,給人以寧靜、溫暖和希望的感受。
“欲作遨頭畏簡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ī èr yòng xǐ xuě yùn sì shǒu
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
zhǐ kān bì hù zhe qián xū, yù zuò áo tóu wèi jiǎn shū.
只堪閉戶著潛虛,欲作遨頭畏簡書。
zhà mì zhà xī yún dòng hòu, bàn róng bàn luò yǔ shōu chū.
乍密乍稀云凍后,半融半落雨收初。
fēng tiáo zhèng kǒng guān méi cuò, zì gǔ yóu yí xué jià shū.
封條正恐觀梅錯,漬谷猶疑學稼疎。
què xǐ míng cháo chūn shuì jià, qì sū cháo guǒ huàn yú cháo guǒ huàn yú yǔ jū jū.
卻喜明朝春稅駕,氣蘇{巢果換禺}{巢果換禺}與狙狙。
“欲作遨頭畏簡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