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收甘澤歸三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收甘澤歸三印”全詩
歲幸豐登連楚越,地非磽薄比渠涼。
雨收甘澤歸三印,雷斂神功入五箱。
作解工夫都了畢,不須赤子更回皇。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十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南九月,菊花香,獵子牽黃與臂蒼。
歲年豐收,連楚越,土地肥沃超過渠涼。
雨停下來,澤地甘甜,回歸三印(指水稻、麥子和豆類的種植)。
雷聲漸息,神功收斂,收入五箱(指寶藏)。
作品完成,功夫到位,無需再回歸皇宮,像一個成年人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豐收的秋天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恩賜和豐收的欣喜之情。首先,作者通過描繪江南九月的菊花香氣,營造了一個溫暖宜人的秋天氛圍。接著,他描述了一個獵人牽著黃色的獵犬,在豐收的土地上自豪地行走,象征著收獲的喜悅。
接下來,詩中提到歲年豐收,連楚越,土地肥沃超過渠涼。這里表達了作者對于豐收的慶幸,認為這片土地的肥沃程度超過了其他地方,也超過了渠水的清涼。這種對土地肥沃的贊美,體現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滿足。
詩的后半部分,以雨和雷為象征,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喜悅和敬畏之情。雨收之后,大地變得甘澤,農作物收成豐盛;雷聲漸息,則象征著神靈的力量隱匿起來。這種描繪傳遞了作者對于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時也蘊含了對神奇力量的敬畏。
最后兩句詩,作者表示自己的作品已經完成,他的功夫已經到位,不需要再回歸到皇宮中。這里的“不須赤子更回皇”是在表達對自身成熟和獨立的自豪,不再需要依附于權勢和地位,而是像一個成年人一樣自立自強。
整首詩通過對豐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恩賜的喜悅和對生活的滿足,同時也反映了個人成長和獨立的心態。這種積極向上、充滿自信的情緒,使得這首詩具有一種歡樂、寬慰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樂觀精神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雨收甘澤歸三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十用喜雨韻三首
jiāng nán jiǔ yuè jú huā xiāng, liè zi qiān huáng yǔ bì cāng.
江南九月菊花香,獵子牽黃與臂蒼。
suì xìng fēng dēng lián chǔ yuè, dì fēi qiāo báo bǐ qú liáng.
歲幸豐登連楚越,地非磽薄比渠涼。
yǔ shōu gān zé guī sān yìn, léi liǎn shén gōng rù wǔ xiāng.
雨收甘澤歸三印,雷斂神功入五箱。
zuò jiě gōng fū dōu le bì, bù xū chì zǐ gèng huí huáng.
作解工夫都了畢,不須赤子更回皇。
“雨收甘澤歸三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