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陀老子相憐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寶陀老子相憐否”全詩
滴殘塞北征夫淚,點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懷愁似織,休官時候夢非簪。
寶陀老子相憐否,苦海應援綆萬尋。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十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的作品,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喜極夫何恨不禁,
五更霜角夜聲沉。
滴殘塞北征夫淚,
點碎江南游子心。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是:
喜極之時,夫君何事不能自持,
凌晨時分,霜的角在夜空中默默無聲。
滴下的淚水,打濕了塞北征夫的面頰,
點亮了江南游子內心的痛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表達了作者對不同處境下的人們的思考和關懷。
首先,詩中描繪了喜極而泣的場景。喜悅之情讓人無法自持,表達了人們遇到喜事時內心的激動和感動。作者通過描述喜雨帶來的喜悅情景,展現了人們在喜悅之中無法自抑的情感,喜極而泣。
其次,詩中描述了塞北征夫和江南游子的苦楚。塞北征夫的淚水滴落,表達了他們長期離鄉背井、奔波勞累的艱辛和無奈;江南游子的內心被碎裂的思鄉之情點亮,表達了他們長期離家在外的孤獨和思念之情。
通過對這兩種情感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人們不同遭遇的關懷。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作者都希望能夠理解和同情那些正在經歷困境的人們。詩中的意象生動而深刻,通過對喜雨、霜角、淚水等形象的運用,使詩詞更具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喜悅和痛苦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們不同遭遇的關懷和同情之情,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寶陀老子相憐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十用喜雨韻三首
xǐ jí fū hé hèn bù jīn, wǔ gēng shuāng jiǎo yè shēng shěn.
喜極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聲沈。
dī cán sài běi zhēng fū lèi, diǎn suì jiāng nán yóu zǐ xīn.
滴殘塞北征夫淚,點碎江南游子心。
jiǔ kè qíng huái chóu shì zhī, xiū guān shí hòu mèng fēi zān.
久客情懷愁似織,休官時候夢非簪。
bǎo tuó lǎo zi xiāng lián fǒu, kǔ hǎi yìng yuán gěng wàn xún.
寶陀老子相憐否,苦海應援綆萬尋。
“寶陀老子相憐否”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