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少行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生自古少行樂”全詩
人生自古少行樂,試為春風一解顏。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游白紵山》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白紵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游白紵山,我騎著馬信步游走,
僧窗容讓我暫時閑逸。
人生自古以來少有歡樂時光,
讓我試著讓春風輕松解開我的憂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吳潛在白紵山中自由游玩的情景。他騎著馬,隨意漫步,休閑自在。他來到一座僧房,得到了僧人的熱情款待,享受片刻的寧靜和悠閑。然后,詩人思考人生的實際情況,意識到人們在一生中很少有真正的歡樂時光。最后,他希望能夠像春風一樣輕松地解開內心的煩憂。
賞析:
《游白紵山》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馬背上的游走,展現了他在山野間自由自在的心境。詩中的僧窗將他引入僧房,給予他片刻的慰藉和安寧,強調了片刻的閑適和僧人對他的友好。然而,詩人并不僅僅滿足于表達這種豁達的心情,而是通過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暗示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能夠真正體驗到歡樂的事實。最后,他寄望于春風的輕柔,希望能夠解開內心的痛苦和困擾。
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內心解脫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歡樂的追求。它通過自然的景物描寫和深邃的內心感受,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恬靜和舒適的氛圍,引發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人生自古少行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bái zhù shān
游白紵山
xìn mǎ lái yóu bái zhù shān, sēng chuāng róng wǒ piàn shí xián.
信馬來游白紵山,僧窗容我片時閒。
rén shēng zì gǔ shǎo xíng lè, shì wèi chūn fēng yī jiě yán.
人生自古少行樂,試為春風一解顏。
“人生自古少行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