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綌絺漸可納巾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綌絺漸可納巾箱”全詩
雨瓢假手何煩靖,斗酒開眉不換涼。
{儡亻換禾}{左禾右散}已欣登杵臼,綌絺漸可納巾箱。
擬賡周雅魚麗什,堆案文書未暇皇。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再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說云香雨亦香,
天工豈是色蒼蒼。
雨瓢假手何煩靖,
斗酒開眉不換涼。
(儡亻換禾)(左禾右散)已欣登杵臼,
綌絺漸可納巾箱。
擬賡周雅魚麗什,
堆案文書未暇皇。
詩意:
這首詩詞以喜雨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喜愛和贊美。作者以古人的傳說,說明雨水的香氣與云彩一樣美妙,彰顯了天地創造的神奇。詩中提到雨水如瓢,仿佛是在親手滋潤大地,宛如斗酒般使人心情舒暢,不再感到炎熱的天氣。詩中還展示了一種愉悅的場景,農民已經欣喜地登上杵臼,將絲綢漸漸地收納到巾箱中。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周朝雅樂和美味佳肴的向往,卻因忙于文書事務而無暇享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雨水的美妙和對生活的向往。通過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描寫,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喜愛之情。詩詞開篇即引發讀者對雨水的好奇,隨后用形象生動的描述展示了它的美麗和清涼。接著,詩人以農民登上杵臼、收納巾箱的場景,表達了雨水對農作物的滋潤和帶來的豐收喜悅。最后,通過對周朝雅樂和美食的渴望,與繁忙的文書事務形成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簡單而愉悅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意象豐富的語言,展示了雨水帶來的歡愉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情景致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愉悅而寧靜的境界,讓人感受到雨水帶來的清新和喜悅。整體上,這首詩詞在簡潔明快的語言中,融合了自然景觀、人情風物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給人以愉悅和思考的空間。
“綌絺漸可納巾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再用喜雨韻三首
gǔ shuō yún xiāng yǔ yì xiāng, tiān gōng qǐ shì sè cāng cāng.
古說云香雨亦香,天工豈是色蒼蒼。
yǔ piáo jiǎ shǒu hé fán jìng, dǒu jiǔ kāi méi bù huàn liáng.
雨瓢假手何煩靖,斗酒開眉不換涼。
lěi rén huàn hé zuǒ hé yòu sàn yǐ xīn dēng chǔ jiù, xì chī jiàn kě nà jīn xiāng.
{儡亻換禾}{左禾右散}已欣登杵臼,綌絺漸可納巾箱。
nǐ gēng zhōu yǎ yú lì shén, duī àn wén shū wèi xiá huáng.
擬賡周雅魚麗什,堆案文書未暇皇。
“綌絺漸可納巾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