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憐留滯尚他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憐留滯尚他鄉”全詩
田就再耘秋有準,水收積潦旱無傷。
老牛引犢挨籬臥,新燕將雛貼水翔。
一壑一邱吾亦有,誰憐留滯尚他鄉。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明仲小侄歸江浙餞之西渡有感二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仲小侄歸江浙餞之西渡有感二首》是吳潛在宋代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江浙地區的農田中觀察到的景象,以及自身離鄉別井的感受。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秧青碧穉秧黃,
長葉抽苗勢已張。
田就再耘秋有準,
水收積潦旱無傷。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農田中秧苗的生長情況,通過描繪青碧的秧苗和黃色的秧苗,展示了農作物的茁壯成長。長葉的抽苗已經展示出生機勃勃的勢頭。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農田管理的重要性。田地需要再次耕耘,以確保秋季的收成能夠如期而至。水收之后,農田中的積水退去,旱情對莊稼沒有造成傷害。
老牛引犢挨籬臥,
新燕將雛貼水翔。
一壑一邱吾亦有,
誰憐留滯尚他鄉。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身的離鄉之情。老牛在籬笆旁休息,新燕則在水邊翱翔,這些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歸屬和家園。而作者自己則在異鄉留滯,誰能體諒他離鄉之苦呢?
這首詩詞通過對農田景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離鄉的孤寂之情。他通過農田中的自然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屬感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宋代農田生活的一幅生動畫面,并融入了作者對于離鄉的獨特感受,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誰憐留滯尚他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zhòng xiǎo zhí guī jiāng zhè jiàn zhī xī dù yǒu gǎn èr shǒu
明仲小侄歸江浙餞之西渡有感二首
sù yāng qīng bì zhì yāng huáng, zhǎng yè chōu miáo shì yǐ zhāng.
宿秧青碧穉秧黃,長葉抽苗勢已張。
tián jiù zài yún qiū yǒu zhǔn, shuǐ shōu jī lǎo hàn wú shāng.
田就再耘秋有準,水收積潦旱無傷。
lǎo niú yǐn dú āi lí wò, xīn yàn jiāng chú tiē shuǐ xiáng.
老牛引犢挨籬臥,新燕將雛貼水翔。
yī hè yī qiū wú yì yǒu, shuí lián liú zhì shàng tā xiāng.
一壑一邱吾亦有,誰憐留滯尚他鄉。
“誰憐留滯尚他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