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瓢只系經行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瓢只系經行處”全詩
山瓢只系經行處,落葉這山好覓君。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聽琴客周信民彈秋泉二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琴客周信民彈秋泉二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故鄉的秋天,聽聞了一個琴客周信民彈奏的琴聲,引發了他對故土的思念和對遠方友人的尋覓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第一首:
故鄉的泉水聲難以聽到,
我帶著琴與鮑參軍相約。
山瓢只掛在行人經過的地方,
落葉在這座山上尋覓你。
第二首:
秋天的泉水聲難以聞及,
我與周信民約好一起演奏琴音。
山間的泉瓢只掛在行人經過的地方,
我尋覓你,如同尋找那片落葉。
通過這首詩詞,作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在遠離家鄉的地方,聽到了一位琴客周信民彈奏的琴聲,這聲音勾起了他對故土的回憶和思念之情。他決定攜琴與鮑參軍相約,共同欣賞音樂。詩中提到的山瓢只掛在行人經過的地方,以及尋覓落葉的景象,象征著作者希望能夠在這座山上找到遠方的友人,與他相聚。
整首詩詞通過對音樂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孤獨而又思念的情感。同時,詩中融入了對友誼和相聚的渴望,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與期待。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優美的語言,通過琴聲、泉水和山景等景物的描繪,形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山瓢只系經行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qín kè zhōu xìn mín dàn qiū quán èr shǒu
聽琴客周信民彈秋泉二首
gù lǐ quán shēng bù kě wén, xié qín xiāng yuē bào cān jūn.
故里泉聲不可聞,攜琴相約鮑參軍。
shān piáo zhǐ xì jīng xíng chǔ, luò yè zhè shān hǎo mì jūn.
山瓢只系經行處,落葉這山好覓君。
“山瓢只系經行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