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馬南來動北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邊馬南來動北風”全詩
群豺橫暴嘉謀遏,儀鳳高飛事業空。
愁恨暗消榕樹綠,寸心漫擬荔枝紅。
欲知千載英雄氣,盡在風雷一夜中。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謝世詩二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世詩二首》是宋代吳潛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邊疆駐守時的忠誠和無奈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邊馬南來動北風,
屢陳長策矢孤忠。
群豺橫暴嘉謀遏,
儀鳳高飛事業空。
愁恨暗消榕樹綠,
寸心漫擬荔枝紅。
欲知千載英雄氣,
盡在風雷一夜中。
譯文:
邊境的馬兒南來,動蕩北風,
我不斷奏長篇的軍務策略,表明我孤獨的忠誠。
群豺橫行,阻撓了我的嘉謀,
美麗的鳳凰高飛,而我的事業卻空虛無實。
憂愁和悔恨悄然消散,綠色的榕樹沐浴陽光,
內心深處憧憬著紅艷的荔枝。
要想了解千年的英雄氣概,
只需在風雷交加的一夜中領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邊疆駐守的形勢,表達了作者的忠誠和無奈之情。邊境的馬兒南來,北風動蕩,象征著戰亂和邊疆的動蕩不安。作者屢屢奏上軍務策略,表明自己孤獨地堅持著忠誠,但是群豺橫行,阻撓了他的嘉謀,使得他的事業無法實現。
然而,盡管他感到憂愁和悔恨,但這些負面情緒逐漸消散,綠色的榕樹生機盎然,給他帶來一線陽光。在內心深處,他仍然憧憬著紅艷的荔枝,寄托著希望和美好的愿景。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千年英雄氣概的向往。他告訴我們,要了解這種英勇氣概,只需在風雷交加的一夜中感受即可。這里風雷象征著戰爭和沖突,作者希望我們能夠在戰爭的磨礪中體驗和理解英雄的氣概。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展示了作者在邊疆駐守時的內心世界和對英雄氣概的思考。
“邊馬南來動北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shì shī èr shǒu
謝世詩二首
biān mǎ nán lái dòng běi fēng, lǚ chén cháng cè shǐ gū zhōng.
邊馬南來動北風,屢陳長策矢孤忠。
qún chái hèng bào jiā móu è, yí fèng gāo fēi shì yè kōng.
群豺橫暴嘉謀遏,儀鳳高飛事業空。
chóu hèn àn xiāo róng shù lǜ, cùn xīn màn nǐ lì zhī hóng.
愁恨暗消榕樹綠,寸心漫擬荔枝紅。
yù zhī qiān zǎi yīng xióng qì, jǐn zài fēng léi yī yè zhōng.
欲知千載英雄氣,盡在風雷一夜中。
“邊馬南來動北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