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憶牽衣兒女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憶牽衣兒女態”全詩
春到梅花何處白,雪晴山色向人青。
驚心家遠舊難寄,迎面風寒酒易醒。
莫憶牽衣兒女態,曉猿夜鶴笑林扃。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邳州》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邳州》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荒城十載路重經,
暫艤扁舟坐驛亭。
春到梅花何處白,
雪晴山色向人青。
驚心家遠舊難寄,
迎面風寒酒易醒。
莫憶牽衣兒女態,
曉猿夜鶴笑林扃。
詩意:
《邳州》描繪了詩人在荒涼城市中的漫步,感慨著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離散。詩人在旅途中乘坐小船暫歇于驛亭,觀察著春天中的梅花,山色在晴朗的雪后變得新鮮而青翠。然而,他的心被遠離的家園所牽動,思念之情難以寄托。寒風吹面,他獨自飲酒,容易醒悟人生的艱辛。最后,詩人告誡自己不要再回憶起兒女們的容顏和身姿,而是讓清晨的猿聲和夜晚的鶴笑陪伴自己。
賞析:
《邳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荒涼城市和扁舟坐驛亭的描寫,給人一種寂寥和蕭瑟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歲月的感傷。梅花和山色的描繪,展現了春天和雪后的美麗景色,但也透露出一種暗淡的憂傷。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家庭的思念,增加了詩詞的情感厚度,使讀者能夠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孤寂和追憶。最后,詩人以“曉猿夜鶴笑林扃”結束全詩,以林扃(古代門閂)象征著難以逃脫的困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人生的思考。
《邳州》通過對離散、孤寂和人生沉思的描繪,展示了吳潛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生命的深刻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歲月流轉中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時,詩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增添了一絲清新和愉悅,給人一種在艱難中仍能感受到美好的感覺。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細細品味中得到心靈的觸動。
“莫憶牽衣兒女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ī zhōu
邳州
huāng chéng shí zài lù zhòng jīng, zàn yǐ piān zhōu zuò yì tíng.
荒城十載路重經,暫艤扁舟坐驛亭。
chūn dào méi huā hé chǔ bái, xuě qíng shān sè xiàng rén qīng.
春到梅花何處白,雪晴山色向人青。
jīng xīn jiā yuǎn jiù nán jì, yíng miàn fēng hán jiǔ yì xǐng.
驚心家遠舊難寄,迎面風寒酒易醒。
mò yì qiān yī ér nǚ tài, xiǎo yuán yè hè xiào lín jiōng.
莫憶牽衣兒女態,曉猿夜鶴笑林扃。
“莫憶牽衣兒女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