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珓若合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杯珓若合符”全詩
丹氣發空翠,天燈照連珠。
下有神之宅,何年托蓬壺。
想爭隋氏鹿,赫赫雄萬夫。
提劍起草莽,搴旗護枌榆。
奇功未盡賞,靈異終弗渝。
祝厘賽田畯,撫節降楚巫。
心人孰可仍,我亦懷英國。
芬薌乍成霧,杯珓若合符。
歌此謝冥貺,送迎神以娛。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太平仙游山神祠》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平仙游山神祠》是宋代吳潛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仙境景象,表達了對神靈的敬仰和向往之情。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仙境難以到達,山上的夕陽景色格外奇特。紅色的光芒散發出藍色的空氣,天燈照耀著一串串亮珠。山下有神祠,不知什么時候可以前往拜訪神明。我想爭奪隋朝的神鹿,那是一個威武雄壯的動物,需要萬夫膜拜。提起劍來,踏上茂盛的草原,抬起旗幟保護著枌榆樹。奇特的功績還未完全展現,神奇的事物終將不會停止。向神明祝福,像田畯一樣拜謝,像巫師一樣撫摩節令。心中的人將會是誰呢?我也懷念著遙遠的故土。芬芳的香氣漸漸成為霧,杯中的珓石似乎與符合為一。歌唱著感謝神明的恩賜,同時歡送和迎接神明的到來,以此來取樂。
詩意:
《太平仙游山神祠》通過描繪神秘的仙境景象,表達了對神靈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詩人以山夕景的獨特之美來形容仙游之地的神奇景象,令人產生無限遐想。他渴望前往神祠拜訪神明,并表達了對神靈力量的向往和敬仰。詩人追求功業的決心和對神奇事物的期待,使詩詞充滿了豪情和神秘感。最后,詩人以歌頌神明和歡迎神明的到來,表達了對神靈的感激之情。
賞析:
《太平仙游山神祠》以其獨特的仙境描繪和神秘情感,吸引了讀者的注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通過描繪山夕景的獨特之美,營造了一個神奇的仙境氛圍。紅色的光芒和藍色的空氣,以及天燈照耀的亮珠,都給人以神秘而奇幻的感覺。詩人通過對神祠和隋朝神鹿的描寫,表達了對神明的向往和崇敬之情,同時展現了自己的豪情壯志。詩人提起劍來,起草莽,護枌榆,表達了自己追求功業和保護神明的決心。詩詞最后以歌頌神明和歡迎神明的到來,寄托了對神靈的感激之情。整首詩詞充滿了神秘、豪情和敬仰之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太平仙游山神祠》通過描繪神秘的仙境景象,表達了對神靈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營造了一個神奇的仙境氛圍。詩詞充滿了豪情壯志,展現了對神明的崇敬之情。它通過仙境的描繪和豪情的表達,引發讀者的遐想和情感共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杯珓若合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píng xiān yóu shān shén cí
太平仙游山神祠
xiān yóu yǎo bù jí, shān xī jǐng dú shū.
仙游杳不極,山夕景獨殊。
dān qì fā kōng cuì, tiān dēng zhào lián zhū.
丹氣發空翠,天燈照連珠。
xià yǒu shén zhī zhái, hé nián tuō péng hú.
下有神之宅,何年托蓬壺。
xiǎng zhēng suí shì lù, hè hè xióng wàn fū.
想爭隋氏鹿,赫赫雄萬夫。
tí jiàn qǐ cǎo mǎng, qiān qí hù fén yú.
提劍起草莽,搴旗護枌榆。
qí gōng wèi jǐn shǎng, líng yì zhōng fú yú.
奇功未盡賞,靈異終弗渝。
zhù lí sài tián jùn, fǔ jié jiàng chǔ wū.
祝厘賽田畯,撫節降楚巫。
xīn rén shú kě réng, wǒ yì huái yīng guó.
心人孰可仍,我亦懷英國。
fēn xiāng zhà chéng wù, bēi jiào ruò hé fú.
芬薌乍成霧,杯珓若合符。
gē cǐ xiè míng kuàng, sòng yíng shén yǐ yú.
歌此謝冥貺,送迎神以娛。
“杯珓若合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