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秋云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似秋云遠”全詩
庭空無獄訟,齋靜有詩篇。
心似秋云遠,政如霜月懸。
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送林明府》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林明府》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述了林明府離任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林明府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并通過對庭院的描繪,展現了寧靜和富饒的景象。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送林明府
擬續宣城志,難忘令尹賢。
庭空無獄訟,齋靜有詩篇。
心似秋云遠,政如霜月懸。
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
詩詞通過“擬續宣城志”一句展示了作者對林明府的敬佩之情,認為他在宣城的治理工作堪稱楷模。接著,詩詞描繪了林明府離任時的場景。庭院空無獄訟,顯示了他的廉潔和清正。而齋室的寧靜中有詩篇存在,暗示著林明府文風雅致,有才情之人。
接下來的兩句“心似秋云遠,政如霜月懸”用比喻手法,將林明府的心意和治理方式與秋云和霜月相聯系。秋云的遙遠代表了他的胸懷和志向廣闊,霜月的懸掛象征了他的清冷和明察。
最后兩句“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表達了林明府為民眾謀福利的能力和成就。他在任期間能夠創造出豐收的年景,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干和智慧。
整首詩詞通過對林明府的贊美,展現了他的廉潔正直、文風雅致、胸懷寬廣和為民造福的品質。同時,通過對庭院景象的描繪,營造了寧靜和富饒的氛圍,給人以舒適和安寧的感受。這首詩詞既是對林明府的告別,也是對他功績的贊頌,展示了作者對他的欽佩和思念之情。
“心似秋云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ín míng fǔ
送林明府
nǐ xù xuān chéng zhì, nán wàng lìng yǐn xián.
擬續宣城志,難忘令尹賢。
tíng kōng wú yù sòng, zhāi jìng yǒu shī piān.
庭空無獄訟,齋靜有詩篇。
xīn shì qiū yún yuǎn, zhèng rú shuāng yuè xuán.
心似秋云遠,政如霜月懸。
huó rén zuì duō chù, jī suì zuò fēng nián.
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
“心似秋云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