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痕初漲沒汀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潮痕初漲沒汀沙”全詩
要識江鄉春事晚,東風吹盡野棠花。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龍溪道中》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溪道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下面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龍溪道中》中文譯文:
潮痕初漲沒汀沙,
隔岸青簾認酒家。
要識江鄉春事晚,
東風吹盡野棠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龍溪道旁的景色和情景。潮水漲上沙灘,掩沒了沙灘的痕跡。在對岸,青衣的店員在招呼客人。作者提醒讀者,要認識到江鄉的春天雖然已經進入了晚期,但依然美麗。隨著東風的吹過,野生的棠花也在風中凋謝殆盡。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優美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江鄉春天的景象。潮水的漲落、青簾認酒家、東風吹盡野棠花,這些細膩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盡管春天已經來到晚期,但它依然有它的美麗和詩意。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一種淡泊寧靜的心境,使讀者沉浸在這種意境之中。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能會感到一種恬靜、寧靜的情緒,同時也會對生命的短暫和自然的變化產生思考。
這首詩詞展示了吳潛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描繪的能力。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他成功地傳達了江鄉春天的美麗和短暫,以及對光陰易逝的思考。這是一首具有意境和哲理的詩詞,值得細細品味。
“潮痕初漲沒汀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xī dào zhōng
龍溪道中
cháo hén chū zhǎng méi tīng shā, gé àn qīng lián rèn jiǔ jiā.
潮痕初漲沒汀沙,隔岸青簾認酒家。
yào shí jiāng xiāng chūn shì wǎn, dōng fēng chuī jǐn yě táng huā.
要識江鄉春事晚,東風吹盡野棠花。
“潮痕初漲沒汀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