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豈無羊叔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世豈無羊叔子”全詩
萬里邊風寒故壘,千年隴月老殘碑。
塵迷柏土龍根幻,水繞檀溪馬骨悲。
舉世豈無羊叔子,草萊猶未起男兒。
分類:
作者簡介(李曾伯)
《丙子登峴山》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丙子登峴山》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江作為連綿的楚山的水帶,見證了多少興亡,此地深知其中的歷史。萬里邊風吹過寒冷的古城壘,千年來遼闊的隴地月亮照耀著殘破的碑碣。塵土飛揚迷失了柏樹和土地上龍的根脈,水繞檀溪流淌,馬骨令人悲傷。世間怎能沒有羊叔子這樣的偉人,草萊依然沒有生出真正的男兒之風。
詩意和賞析:
《丙子登峴山》描繪了登上峴山后的景象,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思考和對英雄人物的贊美。詩中通過山川、風景、古跡等元素,抒發了作者對家國歷史的深情和對時代滄桑的感嘆。
首句描述了漢江與楚山的關系,漢江承載著楚山的歷史,見證了興亡變遷。這里的"多少興亡此地知"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受,峴山成為了他對歷史回顧和思考的起點。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峴山的景象。"萬里邊風寒故壘"描繪了風吹過古城壘的蕭瑟景象,寒冷的風使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千年隴月老殘碑"則用隴地的月光照亮了千年來殘破的碑碣,暗示了歷史的長久流轉和文化的傳承。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英雄人物的贊美。"塵迷柏土龍根幻"意味著歷史的塵埃掩蓋了柏樹和龍的根脈,歷史的變遷使得這些偉人的事跡漸漸被淡忘。"水繞檀溪馬骨悲"描述了檀溪水繞著馬骨流淌的景象,令人感嘆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偉人和時代精神的思考。"舉世豈無羊叔子"指出世間不會缺少像羊叔子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在歷史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和精神的支柱。"草萊猶未起男兒"則表達了對時代男兒之風的期待,希望未來的年輕一代能夠挺身而出,承擔起歷史的責任。
《丙子登峴山》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家國歷史的關切和對英雄人物的贊美,同時也寄托了對后人的期望和對時代精神的呼喚。
“舉世豈無羊叔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ng zǐ dēng xiàn shān
丙子登峴山
hàn jiāng wèi dài chǔ shān wéi, duō shǎo xīng wáng cǐ dì zhī.
漢江為帶楚山維,多少興亡此地知。
wàn lǐ biān fēng hán gù lěi, qiān nián lǒng yuè lǎo cán bēi.
萬里邊風寒故壘,千年隴月老殘碑。
chén mí bǎi tǔ lóng gēn huàn, shuǐ rào tán xī mǎ gǔ bēi.
塵迷柏土龍根幻,水繞檀溪馬骨悲。
jǔ shì qǐ wú yáng shū zǐ, cǎo lái yóu wèi qǐ nán ér.
舉世豈無羊叔子,草萊猶未起男兒。
“舉世豈無羊叔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