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憐老子身關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憐老子身關塞”全詩
每憐老子身關塞,長憶童時某水丘。
今得歸來訪漁隱,不妨高臥老菟裘。
據鞍矍鑠成何事,徒愧平生馬少游。
分類:
作者簡介(李曾伯)
《庚申七月自桂歸資壽作》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庚申七月自桂歸資壽作》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歸鄉途中的心情和回憶,展現了對故鄉和童年時光的思念,同時也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自身成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三載煙嵐在嶺陬,
幾番清夢到松楸。
每憐老子身關塞,
長憶童時某水丘。
中文譯文:
三年來,煙霧常籠罩在山巒之間,
幾次清夢帶我回到松樹和楸樹旁。
我常為父親的艱辛生活感到憐惜,
長久地懷念著童年時在某個水丘的日子。
詩意和賞析:
詩人描述了自己三年來離開故鄉的生活,煙霧籠罩的山巒似乎與他離別的心情相呼應。他在異鄉的日子里,時常在夢中回到故鄉,與童年時的松樹和楸樹相伴。這種回憶帶給他溫暖和慰藉,但同時也讓他更加懷念父親在鄉間過著艱辛的生活。詩人通過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對家鄉和童年時光的眷戀之情。
今得歸來訪漁隱,
不妨高臥老菟裘。
據鞍矍鑠成何事,
徒愧平生馬少游。
中文譯文:
如今我歸來,探訪漁隱之人,
毫不介意高臥在陳舊的草席上。
放下馬鞍,我變得精神煥發,
但我為自己平生少有遠游而感到愧疚。
詩意和賞析:
詩人回到故鄉后,前往探訪居住在漁隱之地的朋友。他不介意生活簡陋,愿意高臥在陳舊的草席上,表示自己的豁達和滿足。放下馬鞍,詩人感到自己煥發了新的精神和活力,但與此同時,他也為自己平生少有遠游的經歷而感到愧疚。這里的"馬少游"既可理解為馬少的游歷,也可引申為自己平生少有的游歷經歷。整首詩通過對歸鄉途中的經歷和感悟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童年回憶的眷戀,以及對自己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李曾伯對故鄉和童年時光的深深眷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己平凡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抒發個人情感,詩人喚起了讀者對家鄉和成長經歷的回憶和思考,引發共鳴。
“每憐老子身關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shēn qī yuè zì guì guī zī shòu zuò
庚申七月自桂歸資壽作
sān zài yān lán zài lǐng zōu, jǐ fān qīng mèng dào sōng qiū.
三載煙嵐在嶺陬,幾番清夢到松楸。
měi lián lǎo zi shēn guān sài, zhǎng yì tóng shí mǒu shuǐ qiū.
每憐老子身關塞,長憶童時某水丘。
jīn dé guī lái fǎng yú yǐn, bù fáng gāo wò lǎo tú qiú.
今得歸來訪漁隱,不妨高臥老菟裘。
jù ān jué shuò chéng hé shì, tú kuì píng shēng mǎ shǎo yóu.
據鞍矍鑠成何事,徒愧平生馬少游。
“每憐老子身關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