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鳥風檣幾去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鳥風檣幾去來”全詩
山色半昏朝欲雨,灘聲不蟄夜何雷。
云屏煙障相迎送,沙鳥風檣幾去來。
徙倚闌干不知倦,一詩彈壓愧非材。
分類:
作者簡介(李曾伯)
《題雙廟鎮峽樓》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雙廟鎮峽樓》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峰巍鰲柱疑媧立,地峻龍門自禹開。
山色半昏朝欲雨,灘聲不蟄夜何雷。
云屏煙障相迎送,沙鳥風檣幾去來。
徙倚闌干不知倦,一詩彈壓愧非材。
譯文:
高峰巍峨,好似仙女媧立于此;地勢險峻,宛如龍門乃禹所開。
山色半昏,晨光透云而欲下雨;灘聲不息,夜晚雷聲何其轟鳴。
云霧繚繞,煙雨交錯相互迎送;沙鳥飛翔,風帆起伏幾次往來。
我倚靠在欄桿上,不知疲倦;一首詩曲,壓抑內心的愧疚,感到自己才思不夠。
詩意和賞析:
《題雙廟鎮峽樓》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的壯麗畫面,以及詩人的心境和思考。詩中以峰巍鰲柱、地峻龍門形容山勢險峻之美,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偉壯觀。山色半昏、朝欲雨、灘聲不蟄夜何雷等描寫了山水的變幻和氣象的變化,給人以朦朧和神秘的感覺。云霧煙障、沙鳥風檣則表現了自然景觀中的和諧與流動,給人以親近自然的感受。
詩人倚靠在欄桿上,不知疲倦,表現了他對山水的傾慕和陶醉。他以一首詩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但感到自己的才思不夠,內心愧疚。這種愧疚不僅是對自身才華的質疑,也是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敬畏和對歷史文化的傳承的責任感。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的壯麗和氣象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身才華的不足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和歷史文化的敬畏和熱愛,以及對藝術追求的堅持和自我反省。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描繪和深刻的內心表達,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沙鳥風檣幾去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uāng miào zhèn xiá lóu
題雙廟鎮峽樓
fēng wēi áo zhù yí wā lì, dì jùn lóng mén zì yǔ kāi.
峰巍鰲柱疑媧立,地峻龍門自禹開。
shān sè bàn hūn cháo yù yǔ, tān shēng bù zhé yè hé léi.
山色半昏朝欲雨,灘聲不蟄夜何雷。
yún píng yān zhàng xiāng yíng sòng, shā niǎo fēng qiáng jǐ qù lái.
云屏煙障相迎送,沙鳥風檣幾去來。
xǐ yǐ lán gān bù zhī juàn, yī shī tán yā kuì fēi cái.
徙倚闌干不知倦,一詩彈壓愧非材。
“沙鳥風檣幾去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