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秋聲石橋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蘆葦秋聲石橋月”全詩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當已矣世無緣。
跨牛仰面自橫笛,騎鶴纏腰那辦錢。
蘆葦秋聲石橋月,只餐荷氣亦成仙。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山中》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情景,并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以及對超脫塵世的向往。
詩意:
詩人在山中,野煙裊裊,鳥兒歡忻。他躺在山邊的籬笆上,歲月不覺間又過了幾年。他無法改變天命的安排,盡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卻無緣改變世間的紛擾。他放下日常的瑣事,自由自在地吹著橫笛,或者騎著仙鶴,卻從不為金錢所困擾。秋天的蘆葦發出沙沙的聲音,石橋下的月光照亮了他的心靈,他只需享受荷花的香氣,就能成為真正的仙人。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在山中的寧靜生活。詩人通過描繪野煙和啼鳥,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與活力,與此同時,他通過“一枕山籬又幾年”表達了對時間的感嘆,歲月的流逝讓人不禁產生對生命的思考。詩人在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時,表現出一種豁達的態度,他跨牛吹笛、騎鶴游蕩,表達了對物質欲望的超越,追求心靈的自由。最后,秋天的蘆葦和石橋下的月光成為他達到超凡境界的象征,只要沉浸于自然之中,他就能獲得成仙的境地。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寫山中景色和表達對命運的思考,融入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向往,體現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同時,詩人通過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仙境的想象,展示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超越塵世紛擾的情感境界,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蘆葦秋聲石橋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山中
yě yān tí niǎo gè xīn rán, yī zhěn shān lí yòu jǐ nián.
野煙啼鳥各忻然,一枕山籬又幾年。
bù kě nài hé tiān yǒu mìng, jiǔ dāng yǐ yǐ shì wú yuán.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當已矣世無緣。
kuà niú yǎng miàn zì héng dí, qí hè chán yāo nà bàn qián.
跨牛仰面自橫笛,騎鶴纏腰那辦錢。
lú wěi qiū shēng shí qiáo yuè, zhǐ cān hé qì yì chéng xiān.
蘆葦秋聲石橋月,只餐荷氣亦成仙。
“蘆葦秋聲石橋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