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不曾梅別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面不曾梅別去”全詩
半面不曾梅別去,四愁無奈草生來。
好山能費幾兩屐,勝日須傾三百杯。
說與海棠毋造次,不論蚤晚待晴開。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春雨》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雨》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雨綿綿,我堅守在茅齋之中,每日都能感受到雨水的洗禮。竹杖長久地靜置,周圍的地面到處都長滿了青苔。我半面的窗戶從未關閉過,沒有因為別離而掩上。四種愁緒無法排遣,它們像是隨著春草的生長而來臨。在這美麗的山景中,我愿意穿過幾里山徑,不辭勞苦。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需要傾倒三百杯酒來慶祝。請告訴海棠花不要急著開放,無論是早或是晚,等待晴天再綻放。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雨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在茅齋中堅守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的茅齋代表著寧靜與深思,作者每日雨中的堅守意味著他對內心世界的沉思與反省。竹杖長置、處處苔生的描寫,象征著時光的靜止和歲月的流轉。半面窗戶未曾關閉,展現了作者寬廣的胸懷和對外界的開放態度。四種愁緒和草的生長相互呼應,暗示了人情世故和紛繁事物在春雨中的滋生。好山費幾兩屐與勝日須傾三百杯的描繪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和人間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最后,詩中的海棠花象征著美的等待,作者希望其開放的時機能夠順應自然的規律,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和順應。
通過對《春雨》的賞析,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細膩觸動。詩詞中展現出的寧靜、沉思和對美好的向往,引發人們對內心世界和自然之間的共鳴。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春雨、茅齋和自然景物的獨特感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藝術的享受。
“半面不曾梅別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yǔ
春雨
máo zhāi jiān zuò rì rì yǔ, zhú zhàng zhǎng xián chǔ chù tái.
茅齋堅坐日日雨,竹杖長閒處處苔。
bàn miàn bù céng méi bié qù, sì chóu wú nài cǎo shēng lái.
半面不曾梅別去,四愁無奈草生來。
hǎo shān néng fèi jǐ liǎng jī, shèng rì xū qīng sān bǎi bēi.
好山能費幾兩屐,勝日須傾三百杯。
shuō yǔ hǎi táng wú zào cì, bù lùn zǎo wǎn dài qíng kāi.
說與海棠毋造次,不論蚤晚待晴開。
“半面不曾梅別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