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鋤月每含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蓑鋤月每含情”全詩
春山樹暖鶯相覓,曉隴雨晴人獨耕。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農謠》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農謠》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農民的艱辛勞作和對豐收的期盼,展現了田園風光和自然界的美妙景色。
詩詞的中文譯文:
問舍求田計未成,
一蓑鋤月每含情。
春山樹暖鶯相覓,
曉隴雨晴人獨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農民對于努力耕種、追求豐收的期望和愿望。詩人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描繪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場景。
詩的開頭,"問舍求田計未成",意味著農民們在艱辛的勞作后,仍然沒有實現豐收的愿望。這句話抓住了農民對于農田和產量的重視,也暗示了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接著,"一蓑鋤月每含情",描繪了農夫在夜晚月光下,一身蓑衣,手持鋤頭,專心耕作的景象。這句詩通過對農夫的描寫,展現出他們對農田的熱愛和對勞作的投入,同時也映襯出農民樸實的生活方式。
詩的下半部分,"春山樹暖鶯相覓,曉隴雨晴人獨耕",描繪了春天山中樹木蔥蘢,鳥兒相互尋覓伴侶的情景,以及早晨隴地上雨過天晴,農民獨自忙碌的景象。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與農民的勞作相結合,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與農民的勤勞,以及兩者之間的和諧共生。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農民的艱辛勞作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與農田勞作的結合,詩人展示了農民對于豐收的期盼和對勞動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農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和深情的筆觸,將農民的辛勤付出與大自然的美妙景色相融合,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一蓑鋤月每含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óng yáo
農謠
wèn shě qiú tián jì wèi chéng, yī suō chú yuè měi hán qíng.
問舍求田計未成,一蓑鋤月每含情。
chūn shān shù nuǎn yīng xiāng mì, xiǎo lǒng yǔ qíng rén dú gēng.
春山樹暖鶯相覓,曉隴雨晴人獨耕。
“一蓑鋤月每含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