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明朝不是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必明朝不是春”全詩
極知中歲難為別,未必明朝不是春。
黃鳥鬧時山寂寂,綠陰深處水粼粼。
老來寧與芳菲競,俯仰人間跡已陳。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送春》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春》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離去和人生的無常。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春
薰風尚未降臨,我早已迎接春天的到來。
小樓無處可辨認蹄輪的痕跡。
我深知歲月易逝,難以忍受離別之苦,
但并不意味著明天的曙光不是春天的來臨。
黃鳥在山林中嬉鬧,而山間卻靜悄悄;
綠蔭深處的水波蕩漾粼粼。
在我年老之時,我不再追逐芬芳的競爭,
我俯仰間已看透凡塵的痕跡。
詩意:
這首詩詞以送春為主題,表達了春天的離去和人生歲月的無常。詩人描述了春天即將離去的景象,小樓中已無法尋找春天的痕跡。他深知年華易逝,難以忍受離別之苦,但他同時也認識到,即使春天離去,明天的曙光仍然有可能帶來新的春天。
詩人用黃鳥和山水的對比描繪了春天的歡樂和大自然的靜謐。在山林間,黃鳥歡快地嬉鬧,而山間卻靜悄悄,綠蔭深處的水波蕩漾粼粼。這種對比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和人生的平靜之間的對比。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年老之時的心境。他不再追逐俗世的榮華富貴,而是靜心觀察人世間的種種痕跡。他已看透凡塵世事的無常,寧愿與芳菲競爭的煩擾遠離,超脫塵世的紛擾。
賞析:
《送春》通過描繪春天的離去,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易逝和生命無常的思考。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物的對比,表達了春天的活力與大自然的靜謐之間的矛盾和和諧。詩詞中的"送春"不僅是對春天的告別,也可理解為對人生歲月的告別。
詩人通過描繪黃鳥嬉鬧和山水的靜謐,表達了人生中歡樂與靜默、活力與平靜的對比。最后兩句則展示了詩人在年老之時的心境,他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已看透世事無常,寧愿與芳菲競爭的煩擾遠離。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生命的無常和對歲月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索。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引發人們對生命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具有深遠的哲理意味。
“未必明朝不是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hūn
送春
bù děng xūn fēng yǐ wèn jīn, xiǎo lóu wú chǔ rèn tí lún.
不等薰風已問津,小樓無處認蹄輪。
jí zhī zhōng suì nán wéi bié, wèi bì míng cháo bú shì chūn.
極知中歲難為別,未必明朝不是春。
huáng niǎo nào shí shān jì jì, lǜ yīn shēn chù shuǐ lín lín.
黃鳥鬧時山寂寂,綠陰深處水粼粼。
lǎo lái níng yǔ fāng fēi jìng, fǔ yǎng rén jiān jī yǐ chén.
老來寧與芳菲競,俯仰人間跡已陳。
“未必明朝不是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