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可驚寒悄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月可驚寒悄悄”全詩
每年上冢天無準,是處下田春正忙。
歲月可驚寒悄悄,賢愚同盡綠茫茫。
早知識字能為崇,不廢吾翁百本桑。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上冢》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冢》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莊嚴的墓地景象,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詩意:
詩人以煙水初平的景象開篇,形容天空的煙氣逐漸平靜,給人一種寧靜和靜謐的感覺。接著,他提到了解下纓、聊復濯滄浪,意味著解開頭巾,重新洗滌滄海的浪潮。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將自己置身于一個安寧的環境中,舒展身心,重新洗滌自己的心靈。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價值的思考。他說每年上冢天無準,意味著每年上墓祭祀的日子并不固定,這暗示了時間的不可預測性和不斷流逝。他接著描述了農田春忙的景象,暗示了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忽視了對逝去時光的思考。
詩人接下來表達了對歲月的感慨,稱其為寒悄悄,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如同寒冷的風一樣悄無聲息。他還提到賢愚同盡綠茫茫,意味著無論是聰明還是愚昧的人,最終都將逝去,與綠茫茫的大地融為一體。最后,詩人表示早知識字能為崇,表達了對知識的推崇之情,并表示自己不愿浪費時間,希望能夠有所成就。
賞析:
《上冢》通過描繪墓地的安寧景象和對時間流逝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知識的追求。詩人通過對冢墓和農田的對比,展現了人們在紛繁世事中常常忽視了生命的意義,以及時間的流逝對我們的影響。詩人希望人們能夠珍惜時間,追求知識,實現自己的價值。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人們的生活與大自然相融合,形成了一種高度凝練的意境。通過對時間、生命和知識的思考,詩人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如何度過有限的時光。
“歲月可驚寒悄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zhǒng
上冢
yān shuǐ chū píng wěn fàng chāng, jiě yīng liáo fù zhuó cāng láng.
煙水初平穩放閶,解纓聊復濯滄浪。
měi nián shàng zhǒng tiān wú zhǔn, shì chù xià tián chūn zhèng máng.
每年上冢天無準,是處下田春正忙。
suì yuè kě jīng hán qiāo qiāo, xián yú tóng jǐn lǜ máng máng.
歲月可驚寒悄悄,賢愚同盡綠茫茫。
zǎo zhī shí zì néng wéi chóng, bù fèi wú wēng bǎi běn sāng.
早知識字能為崇,不廢吾翁百本桑。
“歲月可驚寒悄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