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識之無堪底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識之無堪底用”全詩
但有孫同開口笑,縱無檄亦愈頭風。
鳶肩火色非吾事,牛背煙霏在眼中。
要識之無堪底用,歸鋤荷月且扶翁。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轉孫初生程弟有詩次韻時予頭風適愈》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轉孫初生程弟有詩次韻時予頭風適愈》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庵深掩兩三峰,
白發從渠自不公。
但有孫同開口笑,
縱無檄亦愈頭風。
鳶肩火色非吾事,
牛背煙霏在眼中。
要識之無堪底用,
歸鋤荷月且扶翁。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庵堂深深掩映在兩三座山峰之間的景象。詩人方岳自稱頭上的白發并不是公正的評判標準。詩中提到了孫同,他開口笑著,即使沒有官職的御史檄文,也能治愈心頭的風寒。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紅色鳶肩(官職)和煙霏彌漫在牛背(指朝廷政務)的漠不關心。詩人認為要真正理解這一點,沒有什么堪稱的功用,還不如回家鋤荷花月下,照顧年邁的父親。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官場功名的淡漠態度。詩中的庵堂、山峰和白發等意象,構建了一幅寧靜而禪意的山水畫面,與當時浮躁的政治環境形成鮮明對比。詩人通過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他對官職的不屑和對追求功名的淡漠態度,認為官職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同時,詩人借助孫同之口,表達了對于人生苦難的消解和對心靈的治愈。最后兩句詩則是詩人對于現實的抱怨與對家庭的關懷并重,彰顯了詩人對于家庭溫暖的向往和對傳統美德的強調。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自由自在,押韻工整,語言簡練,意境深邃。通過對官場功名的冷嘲熱諷,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深思,表達了詩人獨立清高的人生態度和對于內心寧靜的向往。這種對于世俗功名的超脫和對家庭情感的關懷,使得這首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令人深思。
“要識之無堪底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ǎn sūn chū shēng chéng dì yǒu shī cì yùn shí yǔ tóu fēng shì yù
轉孫初生程弟有詩次韻時予頭風適愈
yī ān shēn yǎn liǎng sān fēng, bái fà cóng qú zì bù gōng.
一庵深掩兩三峰,白發從渠自不公。
dàn yǒu sūn tóng kāi kǒu xiào, zòng wú xí yì yù tóu fēng.
但有孫同開口笑,縱無檄亦愈頭風。
yuān jiān huǒ sè fēi wú shì, niú bèi yān fēi zài yǎn zhōng.
鳶肩火色非吾事,牛背煙霏在眼中。
yào shí zhī wú kān dǐ yòng, guī chú hé yuè qiě fú wēng.
要識之無堪底用,歸鋤荷月且扶翁。
“要識之無堪底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