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與秋風趙倚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付與秋風趙倚樓”全詩
忽憶老逋墳下路,梅花夜雪上孤舟。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湖山紀游》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山紀游》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湖山為題材,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表達了詩人的游覽體驗和內心感受。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湖山紀游
兩山南北詩三百,
付與秋風趙倚樓。
忽憶老逋墳下路,
梅花夜雪上孤舟。
譯文:
兩座山峰南北各有三百首詩,
我把它們交給秋風,贈與趙倚樓。
忽然回想起我年少時在逋墳下走過的道路,
在梅花飄落的夜晚雪中獨自乘舟。
詩意:
這首詩詞以湖山為背景,通過描述自然景觀和個人回憶,表達了詩人的游覽體驗和內心感受。詩中的"兩山南北詩三百"指的是詩人在爬山過程中所創作的300首詩,他將這些詩交給了秋風,并送給了趙倚樓。這表明詩人將自己對湖山的感悟和情感寄托于詩歌,通過秋風和趙倚樓傳達給世人。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突然回憶起自己年少時在逋墳下走過的路。這里的"老逋墳下路"是指曾經走過的陌生而又寂寥的小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經歷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最后兩句"梅花夜雪上孤舟"描繪了詩人在梅花飄落的夜晚,坐在孤獨的舟中。這里梅花與夜雪的交織,營造了一種冷靜而幽雅的氣氛,同時也傳遞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考。
賞析:
《湖山紀游》通過對湖山景色和個人回憶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通過對孤舟、梅花、夜雪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
詩人將自己創作的300首山水詩贈與秋風和趙倚樓,將自己的心靈世界與外界分享和傳遞,體現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為主題,以樸實而婉約的語言表達,給人以靜謐、追憶和思考的感覺。它通過對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傳達了詩人對生命、時光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
“付與秋風趙倚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shān jì yóu
湖山紀游
liǎng shān nán běi shī sān bǎi, fù yǔ qiū fēng zhào yǐ lóu.
兩山南北詩三百,付與秋風趙倚樓。
hū yì lǎo bū fén xià lù, méi huā yè xuě shàng gū zhōu.
忽憶老逋墳下路,梅花夜雪上孤舟。
“付與秋風趙倚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