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浮浮菡萏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香氣浮浮菡萏紅”全詩
六月人間苦炎熱,獨搔殘雪月明中。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山橋月夜》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橋月夜》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橋下的月夜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橋下,月色清冷,
微風拂動瑯玕碧石,
空氣中彌漫著菡萏花的香氣。
六月的人間酷熱令人痛苦,
只有我獨自撓著殘雪,
在明亮的月光下。
詩意:
這首詩以山橋月夜為背景,通過描繪具體的景物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以冷清的月色、微風、瑯玕碧石和菡萏花的香氣來刻畫夜晚的靜謐和美麗。然而,這美景下,人們卻在炎熱的夏季中感到苦悶。詩人以獨自撓殘雪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在炎熱中追求清涼和寧靜的心境。
賞析:
《山橋月夜》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表達,展示了方岳獨特的詩性和對自然景觀的敏感。詩人以對月夜的觀察和感受,抒發了對炎熱夏季的厭倦和對清涼夜晚的渴望。詩中的山橋、瑯玕碧石和菡萏花等形象細膩而生動,使人仿佛置身于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與此同時,詩人以獨搔殘雪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對于寧靜的追求,使整首詩更顯深情。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了夏夜的美麗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傳達了對寧靜、清涼和自由的向往。詩詞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追求,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中炎熱和煩瑣的厭倦。整首詩在簡短的篇幅中展現了方岳獨特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細膩觀察,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香氣浮浮菡萏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qiáo yuè yè
山橋月夜
hán shēng cè cè láng gān bì, xiāng qì fú fú hàn dàn hóng.
寒聲策策瑯玕碧,香氣浮浮菡萏紅。
liù yuè rén jiān kǔ yán rè, dú sāo cán xuě yuè míng zhōng.
六月人間苦炎熱,獨搔殘雪月明中。
“香氣浮浮菡萏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